热在三伏话小暑
文/国际周易
http://www.gjzy.com/statics/images/s_nopic.gif2012/0706/20120706103115564.jpg"
/>
http://www.gjzy.com/uploadfile/2012/0706/20120706103115564.jpg
每年热浪袭袭的时候,也是将近小暑节气了,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在每年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到炎热的季节,农谚中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的,古人认为小暑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所以才称之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小暑节气开始了。小暑一到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刮的风都带着热浪。盛夏伊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了多雨季节,小暑后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此时需多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湿适宜。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份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频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然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通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这也预兆雨季还会在长江中下游停留一段时间。华南西部进入了暴雨最多季节,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将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
http://www.gjzy.com/uploadfile/2012/0706/20120706102846867.jpg
民间在小暑时节的食俗也有很多,很多地区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食令习俗,细细研究起来颇有趣味。
俗话说: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小暑的到来,我国很多地区进入了炎热的季节,平均气温也超过30度了,甚至达到35度以上,颇有热浪袭人之感,暑天易伤气,从而导致机体功能的下降。暑气重难免湿气也大,人们往往感到头重脚轻,容易出现倦怠、胸闷、胃口不好等情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所以有这方面的疾病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多加注意。
《莲生八戕》一书中写到:“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夏季养生的关键是食补,烈日当头又该吃些什么了呢?建议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最为适宜,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朋友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这时可以选择稍微清淡些的菜。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本周六就是小暑了,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一样,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一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在绿树浓荫的小暑时节,朋友们可以到大自然中步山径、抚松竹,或者在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每种休闲方式都别有情怀,只是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此外,家中常备一些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以保证平顺的度过今年的炎热夏季。
结缘热线:400-002-1987
010-516678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