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知者乐山,仁者乐水,我既不是智者,也不是仁者,但我喜欢山水,走进牯牛降,对我们这些生长在钢筋水泥筑成的都市人,带给你的是难以叙说的触动。“牯牛降”一个极民俗,极奇特的名字,坐落在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顶天立地而得名。
对牯牛降名字的由来,我更愿相信当地老百姓给我讲述的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玉皇大帝看到人间老百姓生活艰难,就命令主管植物的神仙,让他去宣旨:“稻麦不种自收,杂草不种不收”,结果这位神仙一疏忽把玉皇大帝的旨意说错了,变成了“杂草不种自收,稻麦不种不收”,所以老百姓非常辛苦,后玉皇大帝知道后,罚这位神仙下界做牯牛帮老百姓耕田,牯牛最早落地的地方,就叫牯牛降了。
位于石台县境内的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地层古老,气候优越,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天然森林植被保存完整,自然景观古朴原始,集“雄、险、奇、幽、奥、野”于一身,在这里能让你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山青水秀。

牯牛降之美在于水。水在山中是一种诗性,水不是山的装饰和点缀,水是牯牛降的灵魂。行走在牯牛降,只见山路蜿蜒,耳边水声渐响,越来越多的溪流山涧出现在我们眼前,或大或小。或急或缓,山溪水质甚佳,清澈见底。明亮的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珍珠般熠熠生辉。来到峡谷,只见河床里大大小小的岩石沐浴在阳光下,溪水绕着岩石,或如瀑布狂泻而下,轰隆声震耳欲聋,或如情人般缠绵,温柔宛转。
当满山溪水,终于从不同的路途上,云集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壮丽的自然景观,就在牯牛降形体最优美的洼陷处形成了。它叫“四叠瀑布”,是牯牛降最大的瀑布。飞瀑落地成溪,水顿时就变的清冽而温柔,乱石挤满了谷底,最初那嶙峋尖锐的棱角被经久不息的水溪反复磨洗,呈现出圆润而宽容的形象。那水,幽幽的,清澈见底,浅处青得发绿,深处青的发黑,这纯粹的毫无杂质的水,是对城市中放了漂泊粉人工水的一种嘲弄与讥讽。






牯牛降之美在于自然。要领略其中的神韵,是需要慢慢的去体味的,踏进了这片原始森林,各种千奇百怪的树木相对屹立着,在绿色和新叶的映射间更显出历史的沧桑感。
踏在山间的小路上,一阵阵山林中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陶醉。放眼望去,两边青山巍巍,丛林郁郁葱葱。山林中古木参天,上面多有手臂粗的藤条随意地缠绕,据说很多古老的樟树、银杏、香枫都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了。路边很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因为没有任何污染的缘故,色泽鲜艳温润,引得人时时驻足。
一路上,给你惟一的感觉就是静,出奇的静,只有脚底下踏过的碎叶声在和你做伴,与你絮语。偶尔传来几声鸟叫,也只能平添几分"鸟鸣山更幽"意境,从牯牛降的清静里,读出自然二字。自然,是牯牛降的真谛,这里的山、水、树完全是原生态的,绝没有一丝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牯牛降雄伟但不狂傲,翠绿但不炫耀,就是满眼的草木,也是无声无息,活得十分自然。望上它们一眼,我们的心就会经受一次恬静的洗礼,使人忘却尘世的喧嚣与浮燥。





牯牛降,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抬头望去,峰峦叠翠,清朗飘逸。青山如黛,郁郁葱葱。青草的香味、野花的香味、树木的香味……混杂在一起,令人神清气爽,牯牛降朗润的山水,吸引众多中外宾朋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无不陶醉在这苍翠欲滴的山水里而流连忘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