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迹备忘录(103)】
--- 岭北庄戏台及寺庙遗址 ---
岭北庄戏台,位于祁县峪口乡生茂村岭北庄自然村西,这是祁县现存古戏台中我最后到访的一个。虽然早在二十年前我就知道这个戏台的存在了,但是由于各种无法言明原因的困扰,直到2015年11月21日才终有机会走近它。当时的情景是,虽然戏台由于几十年无人管护而破烂不堪,致使墙倒基陷、窗倾檐塌,但其大木构架还算完好。然而仅仅一年半之后,2017年5月1日再一次去看它时,整个大木架都已经歪闪变形,戏台整体向左极度倾斜,看来它的最后岁月已经是屈指可数了。随着雨季的到来,戏台随时都可能倒下去......
【岭北庄戏台·清·正面(2015年11月21日)】

【岭北庄戏台(2017年5月1日)】

【岭北庄戏台·清·背面全景】

【岭北庄戏台·清·侧面】
岭北庄戏台座南面北,建于村口一处宽阔的黄土高台南端,黄土高台南、东两侧与村庄相连,而北、西两面濒临高崖,以当地的砂石斫造垒砌护坡。戏台基座用与护坡同质地的砂条石砌造,东西宽约8米,南北纵深约6米,高约1.5米,台身通高约8米。戏台基座的左侧地基下,有石券的幽深的涵洞一条,可能是村内的排水渠。
戏台外观为单檐悬山顶形制;戏台内正中间以立柱和槅扇划分为前后台,后台三面封闭;台口为四柱三间,进深四椽;两条大梁均在中柱上前后对接而成;外檐柱头以一条大额枋使“移柱造”,台口明间宽敞,便于演戏及观瞻;左右尽间的由额向内伸至明间,刻作龙首形绰幕;尽间尚存完整的骑马雀替,雕刻精致。大额枋上通设缴背,其上共铺装三踩单枊枓栱七攒,补间各一攒,由于使用移柱造,致使枓栱间距不等。
由于戏台早年被挪作他用,后墙及左右间墙均被拆改;墙壁也被涂抹过,未残留通常的演出题记。按照现存戏台的构造形制来看,当为清代中晚期所造。

【岭北庄戏台·清·梁架】

【岭北庄戏台·清·枓栱】

【岭北庄戏台·清·戏台瓦饰】

【岭北庄戏台·清·背景】

【岭北庄戏台·清·全景】
就祁县现存的戏台来看,纯粹的独立戏台一座也没有,全部是寺庙的附属物,岭北庄戏台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村民已经绝大部分迁走,所剩几人中,无人知道该戏台所属寺庙的正式名称。
但是据他们讲,在戏台的前后方各建有寺庙,戏台背后的俗称为“上头庙”,而戏台正对面的俗称为“下头庙”。下头庙已经彻底毁灭,片瓦不存,只能从戏台在整个平台的布局上猜测出,戏台前面肯定有过庙。而上头庙的遗址尚完好,是一座边长约10米的方形石砌基座,基座的后侧是一块约百余平米的空地,可能一同都是上头庙遗址。

【岭北庄戏台·清·“上头庙”遗址不同方向】

【岭北庄戏台·清·古堡遗址】

【岭北庄戏台·清·刘生茂故居】
在戏台左侧约50米处就是村庄,村庄的地势高出戏台约10米,在紧邻村庄高台的边缘上,有一座潦倒废弃的土坯墙院落,里面为二进四合院,内院尚完好留存,外院仅剩遗址,院内尚残存一些雕凿细致的石刻构件,这就是祁县抗倭英雄刘生茂的故居。公元1942年11月正担任田家庄联合村村长的刘生茂,在为“祁县抗日政府”征粮时被鬼子抓捕并杀害,为了纪念他,田家庄联合村被更名为“生茂村”至今。
另外,在岭北庄戏台以南的山顶上,曾建有堡寨一处,为村民紧急避难之所。由于其构造简略,仅有堡墙和临时搭建的简易窝棚,废弃之后的百十年内,其遗址已经毁损无存,经老乡指点后得知,一同著录于此备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