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迹备忘录(96)】
--- 西团城遗址 ---
西团城村是个尚存些许风貌的古村,位于祁县南山昌源河左岸的一个山坳中,背山面河、影影绰绰、形势极好。村内保留着几座古寺庙、古民居和碑碣,而最有文物价值的遗存是村南的这一处夏代古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昌源河左岸,紧邻河谷的一块高大土台上,这块河边阶地突出河谷约20米,三面临沟,壁立如削,台顶平坦宽阔,面积约万余平米。由于历年耕种,现行地面被认为开垦成梯田状,共三级,遗址的核心区域根据地面残留物的密集度来看,应当在第二级地面上。从台顶现存的人为断崖来看,文化层不厚,暴露的遗迹也不丰富,残留物也少,但残留物的时代特征较为明显。
【西团城遗址·夏·遗址远眺】
【西团城遗址·夏·现行地表】
【西团城遗址·夏·人为断崖】
【西团城遗址·夏·灰坑及遗物】
【西团城遗址·夏·地表遗物】
现遗址地表残留物只有陶片,都是粉碎性的,老乡常年耕种使然,不扰动遗址地层的话看不到大的器物残片。从这些残片的火候、质地和纹饰来看,确实是晚期制作:陶片浑厚,表示器物敦实;火候匀称,说明制陶技术已经完全成熟,特别是一些外灰内红的陶片,说明烧窑技艺很高,这种明显的人为变色陶片需要充分掌握还原焰的技巧;从纹饰来说,虽然大部分残片的纹饰与史前时代大同小异,但其中有极个别的精致纹饰已经明显脱离了原始风貌,呈现出审美的高度进步,纹饰的装饰意义增强,其时代风貌有可能还要晚于夏代。
特别是其中捡拾到的一件大型器物(可能是甗)的袋足和束腰残片,说明该遗址的器物已经相当进化。明显比同地域内的其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比如梁村、北团柏等)遗址的器物要精致和成熟。这些器物残片上体现的实用痕迹也很严重,说明使用的时间较长。综合来看,西团城遗址的文化遗留物特征,与东太堡类型及白燕类型第三期较为接近。不过,也有痕迹显示西团城遗址的上限可能上溯到龙山文化时期。

【西团城遗址·夏·器物袋足残片】
【西团城遗址·夏·陶甗残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