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乡寻古】
--- 故地重返晋中游 ---
晋中首邑榆次是我早先寻访过的故地,从八年前的2009年开始,大约历经四年多的时间,断断续续,来来回回跑遍了榆次的东西南北,彻底改变了之前视榆次为文物的穷乡僻壤的印象。直到最近一次,即2015年
3月到访了法宝寺,榆次的寻游才算终于告一段落。前些天,曾在一起寻访过榆次寿圣寺的老朋友“易德轩”邀请他们圈子里的几位同好到榆次转一圈,得知他确定的目标物,是榆次的一些早期木结构古建筑,还有途径的其他几处重要古迹。想到之前寻访过的榆次早期木结构,虽然不止一次看过,但是最近几年却一直未再造访,于是我也加入了他们的小分队。
【“榆乡寻古”示意图】
【出发....】
【途径新建北路·建设中的晋中博物馆】
2016年4月9号上午8:30我依约来到榆次迎宾小区大门口,已经好几年没在榆次市区停留了,既熟悉又陌生。我到小区门口时,那里就站着一个人,我们还相互对望了两眼却不认识,直到几分钟后“易德轩”出来见过,我们才知道彼此就是今天的队员。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同好组团寻访,已经很多次了,每次这种未知前无比陌生,而相知后又异常熟悉的感觉,也是寻访中可以享受的奇妙乐趣之一啊。
很快,另外的几位队员也准时报到,其中有“明月在我心”,也是老朋友了,这是我们的第三次组合了。闲话不多,了了几句的认识问候后,我们就登车出发了。途径新建北路时,“易德轩”指给我们看正在建设中的“晋中市博物馆”,看样子离开放参观还得几年光景......
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位于乌金山森林公园脚下西左付村的张氏宗祠,俗称“张彪祠堂”。因为年代晚近,张氏宗祠差不多算是整个晋中保存最完好的祠堂建筑,不仅建筑精良,而且规模巨大。现在各地都心猿意马地时兴搞什么“名人效应”,强拉硬拽以至于对簿公堂的不绝于耳,张彪祠堂的存在无疑是一个天大的优势硬件,所以顺带着张彪这么一个历史小角色也日益为人所知。
据说前几年还搞过一个什么张彪的纪念会,不过雷声大雨点小,大张旗鼓之后又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张氏宗祠依然默默地沉静在风雨飘摇之中度日。文物保护本来就是只消费无产出的勾当,极个别或许能够搞成一个红火的旅游景点,绝大部分文物没这么幸运的条件,尤其是单体文物。因此指望什么“名人效应”开发文物旅游,很多时候只能是一厢情愿。
【西左付村·张氏宗祠·清】
【张氏宗祠·清·院景】
【东左付村·圣安寺·明、清·外景】
【圣安寺·明、清·大殿】
不管怎么说,张彪总是个历史人物,争议也好,褒贬也罢,张氏宗祠总算还有人关注过。而一路之隔的东左付村的圣安寺就没这么幸运了,被糟蹋的乱七八糟的庙院十几年来一直是村里的羊圈,殿堂残破,碑石倾倒,一片狼藉。近来,院内的明代石狮和大殿里的清代壁画一起被盗,无人管问。大门口树立的“市(县)保”标志碑也就是做个样子,不代表什么。
像圣安寺这种别说旅游开发,连点“名人效应”价值都没有的所谓文物,不会有人去管他,哪怕仅仅是一两天心猿意马的大张旗鼓也没有,等待他的就是自生自灭而已。
【圣安寺·壁画·清】
【北要店村·资圣教寺·明、清】
【资圣教寺·明、清·彩塑】
【资圣教寺·明、清·戏台】
离开东左付村圣安寺,我们的第三站选在了北要店村的资圣教寺,2011年12月我曾来过。这是一座明清时代遗留的寺庙,只剩下一座明代的正殿和一座清代的戏台,这也是榆次区域内唯一保存有完整彩塑的寺庙。不过,后来庙中的彩塑被盗了几尊,幸亏主要造像完好无损,所以现在庙里驻守的尼姑看守严密,拒绝拍照,甚至连参观都不让。
如今的资圣教寺,经过了几年的投资扩建,远比过去的残迹要宏大的多,一色的新彩琉璃和瓷砖,使得整个庙院已毫无朴实意趣。对于这样的文物古迹,尽管建筑本身和里面的彩塑极具文物价值,按照所谓“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的外围环境也是其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
然而,在今天这种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条件下,牺牲外围环境以换取生存,有时候也是必要的。如果没人投资修建,没有尼姑来占据维护寺庙,这样的乡野文物早就面目全非了,退而求其次吧......
今天一上午,我们的节奏有点慢,从资圣教寺返回市区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地主“易德轩”请我吃了一顿工作便餐,大家都一致珍惜时间,因此我们进餐后马上就出发了,没有太多的寒暄。
【西见子村·“御冲”·清】
【“御冲”·清·砖砌水道】
长凝镇西见子村是榆次东部丘陵高塬上的一个小山村,我曾在2012年初秋来访过这个小村,村庄内外残存着很多处文物古迹。其中,位于村南的这个“御冲”就是一个名字奇特的古迹,要看这个名字,打死你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哈哈!原来就是清代的一处为便于排水,兼有蓄水、灌溉功能的简易水利设施。“御冲”二字是它建筑物上的题款,不过这两个字真不知道是啥意思。
不过,这个清代的水利工程只是西见子村的一个“小巫”,在西见子村北堡门口坐落在一个“大拿”---
宣乘寺。这是整个晋中区域内不多见的北宋木结构建筑,虽然在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宣乘寺也被折腾的面目全非,甚至拆改过甚,索性她的主体木架构残存基本完好。
自十年前被发现到现在,宣乘寺唯一的改变,就是大殿内曾作为小学校的教室临时垒砌土坯墙被拆掉了,恢复了原来的殿内空间。幸运的是,虽然破破烂烂,但是她的顶部基本完好,不漏雨。当初被发现时,宣乘寺一度被标示为元代建筑,现在大家都知道她的实际年龄远比元代早的多。
在宣乘寺门口还残留一座戏台,清代构制,今天所见远比四年前破损的多,梁柱多处摧折,台顶坍塌严重,堙没只在眼前......
【西见子·宣乘寺·北宋】
【宣乘寺·北宋·梁架及室内空间】
【西见子·戏台·清】
【庄子村·圣母庙·宋】
庄子圣母庙是我此行的理由,2010年11月20日我第一次来庄子时找到了她,当时在权威的《中国(山西)文物地图册》中只被标注为明代建筑。当我把自己的认识发布到博客时,引起了发烧友的关注,大家基本同意我的推断。之后的几年间,由于“爱塔传奇”的不断努力,庄子圣母庙终于引起官方的关注,2014年正殿被修缮,一处珍贵的宋代木结构终得以保存下来。但是其余附属建筑,包括东西厢房和鼓楼,及钟楼遗址依旧被风雨摧折。
今天此行是圣母庙被修好以后我第一次来,虽然没能进到殿里看看,但是我曾记录了她破败时的“三无(无墙、无门、无顶)”状态,即便之后再也不来看了,我也忘不了的她的构造,能够为保存这处木结构尽自己的一点力,已经很欣慰了。
【圣母庙·宋·前檐铺作】
【庄子社稷庙·清·修缮中的外观】
除了圣母庙外,庄子村还有两个小庙,一个紫竹林(观音堂),一个社稷庙。其中社稷庙保存完好。当初就是为了寻访这个社稷庙,我才来到庄子村,而无意之间幸运地找到了圣母庙,这样歪打正着的事情这是第一次。社稷庙虽然很小,时代也很晚,但是造作精致,特别是十字歇山顶的钟鼓楼非常美观典雅。
可惜的是,保存最完好的钟鼓楼竟然被完全拆除重建了,这样的修缮实质上就是破坏,本来稍事修补即可。好在这个社稷庙也就是个清代建筑,文物价值一般。
【庄子社稷庙·清·修缮进行中】
【北田小赵村·贞节石坊·清】
小赵石坊是2010年12月寻访南田关帝庙时顺路看过的,这样雕凿精美的晚期小品古建筑在晋中区域不是很多,所以当初拐个弯多走几步来看看。这是一座贞节牌坊,我们的女队员拒绝和石坊合影,哈哈......不过,“天官坟”我是没看到的,后来榆次徒步群的人发图我才看到这个明代的墓,石刻风化殆尽,虽然景色古朴沧桑,但是文物价值已经不大了。
像“天官坟”这样的古墓葬在榆次地面上还残存了很多,但是由于常年无人看护管问,大部分墓葬的地面构筑物已经破坏、偷盗的所剩无几了。由于我不太关注墓葬这一块,所以榆次的很多古墓葬都是途径时顺便看的。
【北田小赵村·“天官坟”·明】
【六人小分队·“明月”拍照】
今天的行程中,本来“易德轩”是安排有蒲池村寿圣寺一处的,那是一座较为精致的明代建筑。但是从金界寺出来,已经下午五点多,考虑到我这边回家不方便,大家为了照顾我的回程,只好放弃蒲池寿圣寺,作为补偿我们才去了小赵村的。
一天的时光在同好们的现场交流中,显然是过的太快了。尽管我们争取了所有的时间依然意犹未尽。在今天一天的行程中,我们先后造访了12个目标物,这些目标物可以说是榆次地面古建筑的精华和代表,虽然这些目标物我都访问过很多次了,但是和这么多共同爱好者一起交流还是第一次。涂水两岸的这些历史遗址和文化胜迹,到现场带给我们的感觉是无论如何和看那些粗制滥造的旅游资料完全不一样的。盼望着和发烧友们有机会继续这样的寻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