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西山一日】
---
寻找太原西山塔林 ---
说起太原西山,是个很生疏的名字,其实就是吕梁山的一段长约50里的余脉,南北横亘在晋阳故城西部,北起阳曲县,南至清徐县。但是这一段自然风光兼具人文景观的山脉中隐藏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太原
---遗址遗迹中的最精华部分,包括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太原西山包括很多外地人也并不陌生,著名的晋祠就在这个“西山”脚下,我也去过西山多次,但是每次去都不外乎晋祠、天龙山这些老掉牙的著名景观。实际上,太原西山中隐藏着最多的古代遗址遗迹是塔,从而形成了众多的塔林和塔群,早想着专程造访一次西山的古塔,但是一直未能成行。今天天气不错,约了两个同伙就出发了。
【早上出发】
【古城营村·真武庙·清】
早上7点整准时出发,启程从祁县东观镇沿208国道一直向北,到达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时,转向西北方向行驶至307国道继续向北就到了古城营村,这里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阳古城遗址核心区,这里云集着众多的文物古迹,但都是明清等晚期的古建筑,因此尽管早闻其名,但我从未到过这里寻访,今天这是第一次来。
古城营村虽然是省城的郊区,但其景象甚至不如俺们村干净利索,我们行驶的这几条大街小巷均狭窄弯曲。一进村,远远就看见了高耸的阿育王塔,这塔本不在我们寻访的行程之内,既然偶遇了,顺路过去看看吧。
在照着塔影的走近过程中,随着树木的遮挡,塔影时隐时现,导致我们竟然两次走错了路口。往返之间,在路边却看到了真武庙的指示牌,于是临时调转车头奔到了真武庙门前的小广场上。一大早,大娘大婶们正在锻炼身体。真武庙山门关闭,为了不影响行程,我们没去找人开门。这座看上去是清代的小庙就成了我们今天的开篇......
然后继续前往阿育王塔,该塔位于一条更加狭窄的小巷子中的一座小学院内,门卫不太客气地拒绝我们进入校园。这种拒人于门外的木偶般的安全保卫方式愚昧至极,但是没有办法。好在从铁栅栏大门外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塔,也就不用纠结了。何况原本就是路过而已,像阿育王塔这样的晚期古塔,晋国无以数计,不过这个塔刚刚荣升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倒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据传,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大致比嬴政早一点)一生杀伐,到老了忏悔,谁知道他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这人成为佛教发展史上的杰出一员。传说,他在世界各地总共造了“八万四千塔”(他一个印度的国王,也许根本打不过嬴政,不知道凭什么在世界各地造塔,反正塔是造了),其中在中国有19座(也说20座)这样的塔,而古城营的这个阿育王塔就是其中之一。
阿育王塔,大名曰惠明寺塔,惠明寺始建于隋仁寿二(公元602)年,早已倾圮且遗址无存,但是塔却残留了下来,经历代修缮,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现存的惠明寺塔是明洪武十八(公元1385)年重建后所遗。塔身外观为喇嘛式,实心,通高25米,既不算高大雄伟,也素面平身,没什么繁缛不堪的装饰;而且还是上世纪90年代前期才维修过的,塔顶加装了几块鲜艳的琉璃......就这么一座除了一段不靠谱的传说之外,毫无别致之处的明塔,为何能在古塔遍地的古晋阳侥幸跻身“国保”呢?着实不解。
【国保·惠明寺塔·明】
【蒙山】
从晋阳故城遗址继续北上不远,路标显示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地---
蒙山景区马上就到了。关于蒙山景区的常识,以前只知道开化寺连理塔,虽然一直向往,但是从未试图靠近过,原因自己也不明。
大约上世纪90年代前期,忽然爆出蒙山开化寺发现北齐大佛遗址,晋国各种报纸一顿热闹,但是也没当回事,这年头人心浅薄,谁知道哪个人别有用心?后来证实这事是真的。于是,又一顿折腾,把大佛的脑袋给补上了,不光如此,各地小旅行社纷纷开辟蒙山旅游短程路线,祁县的旅行社就经常有发往这条线上的小旅行团。前不久我就和网友“鸿鹰北望”几次与旅行社联系,可惜总是赶不对时间,一直未能成行。
随着前往蒙山开化寺的游人越来越多,带回的照片和各种消息也越来越多,其中一则消息说,开化寺塔林还遗留着,而且我也看到了游人不经意间拍回的照片,证实开化寺塔林确实存在,并被修整,所以前往蒙山开化寺越来越觉得必要和紧迫,所以今天这就真的来了。
进入建设中的“蒙山景区”,不知远近地就被新建的景区大门拦住,只得按照路标提示驶入停车场,这个停车场很高级,居然是全自动化的:看见别人去门口的自动发卡机上领卡,我也下车前去领卡,结果这机器说啥也不给我,怎么弄都不出卡......原来这家伙是认车出卡的,只有开着车过去停下,它看见了车才把卡吐出来。
眼下蒙山景区还不售票,但是已经印制了门票,票价90块。现在虽然不用买票,但也不能白看,需要从大门口乘坐景区的旅游车前往核心区才能游览,票价12元/人。大门口距离核心区大约还有10里,很快就到了。看上去景区的建设是“高标准”的,任何设施都贪大求全,如果这样的设施一旦建成运营,都得游人埋单哦。
【蒙山·北齐大佛】
从核心区停车场开始沿着新修的路阶步行游览,路阶旁树立着醒目的指示标志。没走一会儿,转了个弯就看见了传说中的北齐大佛。由于这个神仙实在太高大了,所以更适合从远处看,看上去那个大脑袋复制的很协调,外观形象也过得去。
这尊巨大无比的摩崖造像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筒子搞的,大佛的脑袋虽然是不久前新造的,但是脖子以下的部位--- 结跏趺坐的身子
---是原装,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使得大佛的身躯已经斑驳陆离,千疮百孔,但依然很形象,一眼望去就像个大佛。
大佛虽然被折腾的没了个整样子,但是其巨大的象征性依然不容忽视。北齐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暴淫无耻的一朝,北齐的奠基人欢哥,还是有点人性的,虽然生前就遇到了敌手而未能建立“不世之功”,但是说起来还是不容小觑。而欢哥的后代,个个畜生无比,其中老六高演还算比较仁孝,但是毕其做皇帝一生除了杀死侄子以外,也没什么值得一书的业绩,其余几位实在不堪入目入耳,最后“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盛世奠基人、雄武的宇文邕一举灭齐,可怜的欢哥最终还是输给了自己的对手宇文泰......
【蒙山·开化寺双塔(连理塔)·宋】
【开化寺连理塔·宋·细部】
开化寺塔,俗称“连理塔”,是一对建在同一基座上的宋代单层、方形、亭阁式双塔,建造精良,造型美观。一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已经折磨的这对宋塔面目凄惨---
塔刹和塔座毁损严重,塔身尚基本完好;空心塔身内和火焰式塔门上残留着宋代的壁画。以往从网上搜索到的连理塔图只有几个外观大图,这次自己亲到现场,翻进栅栏内,里里外外拍了个足够,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
连理塔的旁边是刚刚修缮一新的开化寺,原状的开化寺已经不知样子了,但是看起来正殿和右配殿还保留着一些原状,尤其是右配殿内尚存清代壁画。最垃圾的是,在庙院的左侧,就是连理塔的右后侧,新建了一座蹩脚的仿唐楼阁,严重破坏了开化寺及连理塔的外围风貌,实是败笔。这样的设计思维,纯粹是为了开发旅游凑景,根本没有丝毫文物保护的用意,与其这样破坏文物,倒不如择地新建一座“娱乐寺庙”骗游人的几个香火钱,何苦非得搭上宋代的古塔呢......
【新修的开化寺】
【蒙山·开化寺塔林·宋-清】
开化寺塔林,位于开化寺右侧,在前往北齐大佛半路上的一处山坡上,位置虽然就在路边,但是松柏丛丛遮掩,显得有点隐秘。一般凑热闹的游人不会看到,所以尽管网上有关蒙山景区、开化寺连理塔和北齐大佛的图片很多,但是基本看不到塔林的照片。
塔林因地势分为上下两片,现存基本保持原状和完全经过修整的墓塔共20座,虽然基本保持着原样的只有四座,其余均为完全修整过的,但是这些被修整过的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中间一截塔身全部保留完好(塔刹和塔座全新),而每一座塔身上均有完好的长篇塔铭,字迹清晰、记事详尽,对于了解蒙山开化寺是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个别墓塔上还有造像。因此即使这些墓塔已经不是原装,依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也完全值得我们重视。
由于开化寺塔林中大部分墓塔被完全重新修整,原塔形制已不可知,不能从塔型上大致地辨别其时代,所以只能完全依赖塔铭的记载,现场可见最早的塔铭题记为大宋元祐七(公元1092)年,其余还有金大定、元大德及明代题记。原开化寺塔林中的墓塔数量很多,“文革”期间大部被推倒铲平,多数砸毁,少数就地掩埋,现在看到的是这些修整过墓塔,都是新近挖出来的......
【开化寺塔林·佚名墓塔·元?】


【开化寺·塔林一角】
【国保·太山龙泉寺·明】
【国保·太山龙泉寺·李存孝墓·五代】
出蒙山开化寺,本打算直接前往清徐龙林山寻找梵宇寺塔林的,未想到出看蒙山口不几步,就看到了太山龙泉寺的旅游指示牌,于是临时改变主意,转道驶入太山龙泉寺的路口,因为根据不太可靠的资料显示,太山龙泉寺也有塔林存在,但是从未见过实景图片,既然路过,顺便进去看看吧。
太山龙泉寺景区大门距离路口不太远,景区票价20元/人。停车购票后,我们抓紧时间上山,不想在景区的大门旁居然看到了李存孝墓,不由得一阵激动,这个墓葬早已闻名,久有寻访意向,但苦于时间不爽,一直未能如愿,这次出来也没有把它列入行程计划中,不想意外遇到了,着实幸运。
说起李存孝这个人,人们是既熟悉又陌生,记得在陵川崔府君庙山门上有一块木刻就是“李存孝打虎”的故事,李克用还在旁边观看,画面生动。而在太原永祚寺里陈列着李存孝碑,该碑虽然被搬离原址,但是多年一直风吹雨淋,碑石质量一般,故而释读有困难。民间关于“李存孝打虎”的故事也远不如“武松打虎”流传广,所以尽管李存孝的故事于史有载,却不如施耐庵的杜撰。
李存孝原本不姓李,他叫安敬思,是突厥的一支---
沙陀族人,史载李存孝是后唐时期最能打的人(《新唐书》《新·旧五代史》等史书上均有其传),使一根铁楇,骑两匹战马,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万人敌”之一,是一个优秀的战术人才。后被沙陀人李克用收为义子,遂改名李存孝,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十三太保”之一。
由于他太过优秀,深受义父王喜爱的同时,也深被义兄弟嫉妒。李存孝本人虽然打仗很优秀,但是于政治上却几同无知(这一条也正是中国历史上许多优秀军事人才的通病),就像不会游泳的人,自觉或被迫总想下水试试一样,其结果就是稳赔。主要地由于李存信的挑拨离间,也由于自己处事不善,李存孝和其义父李克用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误会,终被“五牛分尸”而死。传说行刑的时候,李存孝稍一使劲,居然把五条大牛倒拽而回,真正是“横推八马倒,倒拽五牛回”,可惜一条好汉就这样送了命。事后李克用后悔不已,几次想到李存孝而老泪纵横......
【国保·“李存孝碑”·五代(永祚寺藏)】

【国保·太山龙泉寺·彩塑·明】
【国保·太山龙泉寺·龙泉寺塔地宫·唐】
其实,太山龙泉寺很不著名,即使是本地人也对她知之不多,我们到达现场时是中午时分,龙泉寺游人寥寥,远不如蒙山。今年五月,太山龙泉寺荣升第七批“国保”才吸引了人们的一点视线,其中也包括我。
而最近一次扰动人们眼球的是,2008年太山龙泉寺塔遗址被发现,其地宫内出土了许多重要的佛教文物,于是太山龙泉寺曾名噪一时。不过事隔多年,普通的旅游者对这事早已淡忘。在龙泉寺我们看到了唐塔遗址已被建房保护,形成一个小小的陈列馆,但是不开放,隔着玻璃门大致可以看到方形塔基,至于地宫可能回填了。
太山龙泉寺除了唐塔地宫以外,跻身“国保”的理由还有两条,一是八角殿内的明代彩塑;二就是塔林。龙泉寺塔林位于寺左侧山林中,位置隐蔽,绝大多数游人从未听说过,我们到达寺里,立即询问寺里的人(不是僧人),回答竟然是“不知道”,我怀疑此人可能是借寺庙哄骗香火钱吧......
无奈我们只好随处乱找,好在同行的网友“1973齐步走”登高远望,隐约看到了万树从中的塔尖,又经过一番跋涉,总算找到了塔林。现存龙泉寺塔林内共残留历代高僧墓塔六座,时代迄明至民国,其中3座塔被推倒,其他3座塔尚在树立状态。现场还残留几个石塔构件,但是由于荆棘密布,实在无法继续寻找,按照现场的实际状况分析,可能附近还有(倒塌的)墓塔存在。

【国保·太山龙泉寺·塔林一角】
【龙林山·石窖沟石窟·北朝?】
我们今天行程计划中第二个重点是清徐龙林山梵宇寺塔林,因为该地我一年半以前已经访问过一次,可惜当时只知道有塔群存在,并不知道塔群以外还有塔林一处,当时回到家不久即得知这一消息,遗憾非常!于是就一直合计着再去梵宇寺一次。故而此次专题寻访,梵宇寺自然被列入计划中。
不妙的是,由于我们临时寻访了太山龙泉寺塔林,导致时间安排有点紧张,到清徐县城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我是去过梵宇寺现场的,很清楚时间上的麻烦,但是急于求成的心理驱使我依然奔向梵宇寺......
当我们途中无意之间找到石窖沟石窟时,心里顿时半喜半忧---
喜的是这石窟与梵宇寺塔林一样,第一次寻访时根本不知道她就在附近,而这次居然无意中撞上了;而忧的是由于无意中撞上了这个石窟,说明我们的路走错了,因为这个石窟与梵宇寺并不在一条山沟内......
在拍摄石窖沟石窟是,我不由自主喃喃个没完“走错了,走错了......”不过我知道梵宇寺有前后两条路可走,虽然没有走过,但是很明显这条是“后路”,即可以到达山后,如果一直走下去,是可以到梵宇寺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这条路有多远。
事已至此,与其返回去重走,不如硬着头皮走下去,因为返回去一样需要极其宝贵的时间。然而天不使我如愿---
其实这条“后路”并不远,可我们在一个岔口处第二次走错了......当我们得到正确的指点,进入梵宇寺时,已是将近五点半了,光线已经不允许拍照了,而我们此刻才落脚,还没找到塔林。
上次寻访我是直接打车前往后山的塔群的,没经过寺庙,而据不可靠的消息称,塔林应该是在梵宇寺山门外的某一个山坡上,因此这次我们必须步行上山,先去寺庙里询问一下。晚就晚了吧,既然来了,如果找到塔林,使用闪光灯拍摄也在所不惜了。
于是我们弃车步行上山,景区内已经没有一个游人了。快走到山门时,有人在高高的山门上喊叫,不知道是喝斥还是招呼,我们遂循着喊声往上爬。在长长的台阶上与喊叫的人相遇,我气喘吁吁忙不迭询问“塔林在哪儿?”
他虽然表面很客气,但是隐隐表现出对我们寻找塔林的强烈怀疑,指着后山告诉我们塔林在那边,我赶紧纠正说不是后山的那些塔,是另外的一堆小塔。也不知道他是否明白了我的意思,只听他含含糊糊说“嗯,我带你们去。”
于是我们不太放心地随着他又返回出发地,结果下山来以后,他立即改口,先是含糊其辞说“你们说的这个塔林没有了,日本人早就拆了”,后来又说“那个塔林不在这里,离这里还很远。”我们在他嘴上始终没搞清这个塔林究竟还在不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他不想让我们看到塔林,而塔林可能就在附近。
一番纠缠以后,已经是夕阳西下,天幕低垂,无奈我们只好上车离去,第二次寻访梵宇寺就这样无功而返。站在山坡上,我恋恋回望梵宇寺,放眼四处大望,企图像在太山龙泉寺一样忽然就看到令人兴奋的塔尖,但是龙林山密林深远,一切都淹没在了黑幕下的常绿针叶林中......

【梵宇寺·塔群·唐-清】

【梵宇寺塔林·工笔画】
【夕阳西下的遗憾......】
此刻已是下午六点多,我们一天没吃饭,在清徐县城买的小食品和半路上买的葡萄也吃完了。寻访和打仗是一个道理---
当面的敌人时刻能鼓舞战斗的勇气,一旦威胁我们生存的敌人消失,顿时懈气了;寻访目标一旦失去,顿时饥渴难耐。呵呵,赶紧收兵回营吧!此行虽然收获不小,但是只能算一半的成功,因为重要目标梵宇寺塔林没有找到,这就意味着我还有第三次梵宇寺之行,任重道远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