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气势】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上海 ---
上海不仅是中国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滩”的故事是众多电视电影作品的永恒题材,正是这些媒体的强烈影响,使我们认为上海是中国所有城市中最“神秘”的,以至于我始终觉得能亲眼看看大上海,一定是最无比的感受和骄傲。上海,大帝国东部沿海、长江尾端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她的面积只有6340多平方千米,但是她拥有两千三百多万人,作为一个非首都的城市,她比世界上一大半主权国家的人口还要多。同时,上海也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金融中心、贸易枢纽和科技摇篮,总之,上海是大中央帝国的骄傲!
【上海火车站站台】

【“蛋包饭”和“中国的塔”】
公元1996年4月在太谷一家信息介绍所里,作为木匠的我父亲得到一个信息:上海某公司需要一大批运送电脑的木质包装箱。于是我父亲赶制了几个这样的箱子,准备送往上海的这家公司审定这些样品,于是我就跟着去了。当时我带了照相机,也拍了不少上海的照片,可惜这个胶卷在南京由于操作失误曝光,上海的经历就这样慢慢淡出了我的记忆。但是很多的片段至今印象清晰:我独自一人去上海旧城溜达、在南京路隔着橱窗看商店、在黄浦江乘船往返、在外滩观看“流动视频”、在延安路拦截计程车......总之,这一切与发生在晋国的情景完全不同,我被“大上海”所震慑,对她十分敬畏。
这次,为了奔赴闽国,我选择上海中转,有两个原因:1、与身在上海的博友“蛋包饭”兄相约;2、鉴于对“大上海”的敬畏。只不过,遗憾的是,尽管“蛋包饭”兄接待空前,照顾周到,我也只做了一次急匆匆的路过。因此,这时隔16年的两次“上海之行”只能勉强凑成一段美好的记忆。
呵呵,有意思的是:上次我和父亲去上海,我们自己带了干粮,所以直到第一次去上海的16年后,我才第一次吃到上海的饭菜,远比我想象的要可口。上海在历史上主要隶属于吴国(也曾属越国、楚国),但我不知道今天的上海还有多少吴的“血统”。这两次去上海,我都没能听见那迷人的“吴侬软语”,也不知道上海土著今天是不是还说吴国话。


【上海外围】
我觉得吧:除了民族品德和历史思维以外,上海已经走在了当今时代的最前列,她的任何“进步”只能有待于“时代”的进步,换句话说,她和时代是同步的。所以我没有特意到上次去的那些地方感受变化(我曾有这样的念头)。
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大帝国的前哨,她接受着时代前进带来的几乎全部信息,并且把这些信息转变成存在,所以上海是大帝国在世界潮流里的脚印,我从未因为上海缺乏深沉的历史古朴而轻视她。相反,到上海去看“元代木架构”我觉得很可笑!我们需要大上海做的是反映时代潮流,而不是回忆帝国的过去辉煌,这个事情由晋国来做。
但是在上海,我总会莫名地担忧:上海的地理位置太“偏僻”了,她位于大帝国的东部边缘,这样的位置也许是她兴盛的原因,但是我们怎么保护她呢?一旦我们卷入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中,就算我们拥有数不清的侦察雷达、防空火箭、陆基作战飞机和航空母舰,她实际上也是无法保卫的,而那里云集着我们最优秀的劳动成果。


【上海市区】
这次来到上海,在火车出站口见到“蛋包饭”和“中国的塔”两位仁兄,抬脚就往松江跑了,连上海车站都没回头看一眼,真是太轻率了,呵呵。“蛋包饭”兄是宝岛台湾人,在上海做生意已有数年,他几次的长途徒步旅行让我大流口水。此次因为有些事情未处理,没有与我一道去闽越,很遗憾。而“中国的塔”老兄是东北那圪垯的,暂居越国宁波数年,服务于德国西门子公司,哈哈,就是老想着回辽国。
有这么一个细节:我几次从背后看这两位仁兄走路,“中国的塔”举步稳健,走起路来中规中矩,哪怕速度很快也是这样;而“蛋包饭”走路很自在,基本不保持固定形态,显得很悠扬。这个细节能说明什么?


【松江区街景】

【松江风光】
唐宋旧迹已模糊,事实上,直到世祖忽必烈元至元二十九(公元1292)年时,“上海”才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她只有七百多岁。所以上海是年轻的,我们也不希望她老气横秋,这么大的国家要是看不到一点新奇和冲动也太悲哀了,所以必须使上海年轻。别的地方也可以追求年轻,但是上海最有优势,她有足够的资本,而她自己也喜欢这样,那我们就让她永远这样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松江唐经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真如寺大殿】
【新建的“真如寺塔”】
【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室】
此次我是上午九点半到达上海的,见到两位老兄以后,几乎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就奔真如寺去了,路上边走边聊,哈哈,不知道两位老兄听着我的“祁县普通话”有什么感觉。我们先到真如寺,然后去松江的方塔和经幢,“蛋”兄开车在密如蛛网的上海公路上疾驰而游刃有余,可见他对上海很熟悉。只用四个小时就看完了三个景点,而且在登方塔和新建的真如寺塔时,我和“中国的塔”明显吃力,而“蛋”兄轻捷。看来这里面关乎体质的因素占主要成分,我是从未到过东南,但是“塔”兄常驻那边。要这样看,“蛋”兄作长距离徒步旅行是一个锻炼。

【反应“上海外滩”的门券】
【孙中山故居】



【宋庆龄故居】




【陈化成纪念馆】

【松沪抗战烈士陵园】

【上海市公园月票(1994年)】

【1976年上海美术馆门券】


【上海其他“国保”门券】
上海拥有很多的“国保”景致,但由于只把上海作为一个“中转站”,所以时间短促,我去时停留4个小时,返回时停留3个小时,总共只有7个小时,还分成两段,故而未能一一造访这些“国保”。贴几张上海门券欣赏吧,如果有机会再去大上海,一定得好好看看这些地方,因为它们是在上海,而不是在晋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