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脚下的历史】
---
来远马儿山抗战遗址 ---
清明节法定假日要值班,不能出去了。我们单位的背后是一座不很高的山,在祁县来远镇的群山中并不显眼,估摸它的绝对高度也就三百米左右,当然要说海拨,那就有1200米了。这座山上有抗战遗址(参阅我的博文《血战子洪口》)留存着,但是对于形成这处遗址的那段历史的详细经过,却从未被提起过,至少我没见到过比较正式的文字记载,包括最新版的《祁县志》对此也未提只字,而且当地人的回忆在口口相传中,大概也难免会失掉几分真实罢。

【遥望马儿山】

【阵地遗址(左→右)】

【阵地遗址(右→左)】
据说,这是一处倭鬼修建的战防工事,高居马儿山巅的两个山头上,大致方向我也分辨不清(因为我们单位的方位同样分辨不清),可能是背靠东北,面向西南。工事连绵分布在左右两个山头上,大约有500m长,两个山头之间有战壕相连,战壕沿山头间的山脊走向蜿蜒,从现存遗迹看来,宽深各约1m,战壕中间每隔大约5m设有一座单兵掩体防御坑,坑壕均露天,以山石用水泥垒砌,看上去也不算特别坚固。

【链接山头阵地的战壕遗址】

【战壕内的单兵掩体墙】

【大型掩体遗址(可能是重炮阵地)】
其中,从现存遗迹看来,右侧山头上为主体工事,残留建筑遗迹规模较大:在山头的西南面平台上,修建有七间(七个门洞遗址)约40米宽、15米进深的大型掩体,均由山石加水泥垒砌而成。整个掩体遗迹内有平行的三道石墙,连同两侧的山墙,形成一座扁长的“日”字形建筑基址:临崖处为第一道石墙,可能是扶墙,残高约1m;之后2m处为第二道石墙,残高约1.5m,墙体顶部有窗台痕迹,就是在这道墙体上,不太规则地开辟七个门洞遗址;之后再隔5m为第三道墙,背靠顶峰山体,高约3m,保存完整。
因为在这个广深约600㎡的建筑基址内,只有这三道石墙和两侧山墙,中间并没有间墙遗迹,也没有顶部坍塌的遗迹(可能战时在顶部临时覆盖帆布篷),不像是“单体宿舍”,有可能是重型兵器的阵地。

【右侧山头的主碉】
在大型建筑基址后部的主峰顶上建有圆形碉堡一座,面积约10平米,碉堡的顶部已塌毁,圆墙残留约2m高,碉堡前方面向大型遗址的一侧有宽约1m的门洞,以台阶与下方的大型遗迹相连,堡墙的其他方位均无射击孔设置,可见这可能是指挥部所在。主峰右后侧平台上建有小型方碉一座,链接主峰背后的战壕。

【右后侧的方碉】

【射击孔正对着白晋线】
而左侧山头上也建有一座圆碉,但没有其他辅助工事,只以战壕环绕,在圆碉的又左侧约20米处,建有堡垒一座,已经完全塌毁,只剩轮廓,是为战壕的左端尽头。这座圆碉与右侧山头上的主体工事圆碉大小相仿,但是除右侧朝向主体工事的一方开有门洞通向战壕外,其余三个正面均设有射击孔。其中西南面的射击孔正对着来远镇中心和南北走向的白晋线,其性质即刻可见。
在这座马儿山西南面正前方,隔昌源河在对岸,一左一右还有两座山峰,我没有登临过,看上去比马儿山要高一些。镇子里有人登上过那两座山峰,他们说两座山巅均建有工事,但是规模比这里要小些。而这三座山峰正从三个不同方向呈犄角之势,环抱着来远镇,以及镇子里曾经建有的白晋铁路的核心---
来远火车站。从这个情况完全可以看出:这三座工事是一体的,得到了统一的部署和指挥,目的就是控制来远镇和白晋铁路上最重要的来远车站。

【从马儿山阵地看对面的两座山峰,以及河谷中的来远镇(河谷中的白色房子为现今的来远镇中学,白色房子旁边是如今的来远镇人民政府)】

【俯瞰白晋线(远处河谷中有整齐几棵树的地方即来远火车站遗址)】

【“故垒萧萧”】
公元1938年4月中旬,国民党军169师发动进行“子洪口战役”时,这里可能还没有工事,因为那时候倭鬼尚未占领来远镇。因此如果说这是鬼子的工事的话,建造时间应该至少在“子洪口战役”之后。但是这个事情就有矛盾了,因为在这工事脚下(我们单位的后墙外),国军169师建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子洪口战役阵亡烈士陵园”,如果这工事是鬼子的,它不可能允许脚下有国军的烈士陵园存在,一定会捣毁的。而问题是国军169师的这座烈士陵园如今尚存遗迹
--- 还遗留一块完整的纪念碑。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了:这里的工事是国军的。

【纪念碑冬景】

【纪念碑秋色】
“陆军第一六九师子洪口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因为碑正面埋在土中一截,只能看读上部的16个字。此碑大概是祁县现存唯一的国军遗物了,关于此碑及其所代表的历史已经没多少人知道了。
该碑系用当地的红色砂页岩阴刻而成,纪念碑树立于中华民国二十七(公元1938)年4月,纪念碑面向东北,碑身通高262cm,其中碑座高40cm,宽55cm,厚约30cm;碑身高222cm,宽90cm,厚11cm。按照口口相传的“子洪口战役”故事显示,这里应该有3-4块这样的碑,碑身后方就是阵亡烈士集体公墓。
纪念碑为方座笏首碑,正面碑额上是“青天白日徽”,碑身上是碑铭及落款。背面分十二段,由右向左竖向镌刻抗日阵亡烈士的名录及地址,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名录上部的八段已经脱落无存,幸存下部四段,残留烈士名录46条,他们是:

【国军169师纪念碑】

【英雄出处】
??班长王有成陕西扶风 ??班长 徐生果
热河灵燕 ?等列兵郝凤麟甘肃永昌
???兵任天玉河北蒲阳 ???兵 王国成
河南西平 ???兵曹振英陕西长安
???兵胡彦喜河南禹城 ??列兵 苏有云
陕西朝邑 ??列兵刘福安河南民权
??列兵王永福陕西澄城 ??列兵 张得胜
陕西合阳 ??列兵薛松林河南偃师
???兵郭彦武陕西武功 ???兵 田生荣
甘肃庆阳 ???兵曹国志河北大名
???兵韩志杰陕西蓝田 ???兵 徐清泉
江苏同山 ???兵李生杰陕西临潼
???兵贾得胜绥远东胜
炊事兵 周新和河南郾城
??列兵 王春明 山西万泉
??列兵蒋银魁山西解县 二等列兵 马秋轩
河南方城 二等列兵?清林河南郾城
下士班长刘禄胜河南禹城 上等列兵 贾新民
陕西商县 一等列兵赵金清 河南崤县
一等列兵陈新发陕西合阳 一等列兵 刘顺立
河南通许 一等列兵谢得云河南灵宝
二等列兵孟金鳌山西祁县 二等列兵 王保兴
河南淆川 二等列兵程世昌山西太谷
二等列兵郝明江山东曹县 二等列兵 王俊杰
陕西渭南 准尉特务长周金牢陕西商县
下士班长梁启章河南睢阳 上等列兵 周锡山
河南永城 一等列兵何明德河南遂平
一等列兵张德祥 河南南召
一等列兵 张发才
陕西泾阳 一等列兵孙生才陕西合阳
一等列兵刘世明山西晋城 二等列兵 李光海
河南开封 二等列兵李永祥山西安邑
二等列兵江英山河南遂平
在46名英灵中,有河南18人;陕西14人;山西6人;甘肃、河北各2人;山东、江苏各1人;已被撤销的绥远、热河各1人。(其中:祁县籍1人;李姓英灵3人;另有一人失姓。)这些英灵中,军衔最高的仅是“准尉”,按照传说中的“子洪口战役”来看,其惨烈程度并不低,可见已经堙没的其他几座公墓中,可能还有军衔更高的英灵存在。另外,按照碑刻残留部分的密度推算,这块碑上至少还有50多人的名单已无存。
向英勇无畏的抗倭英灵致敬!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名字吧,因为倭鬼还在。

【英名流芳】

【多高?】

【血色斑点】
纪念碑上记录的这段历史已经逝去70多年,随着纪念碑的日益损毁,历史的记忆正在慢慢地淡出我们的大脑。清明的细雨中,工事残留的石块上生出的苔藓斑斑点点,如英灵血色,挥之不去,山顶呼啸的料峭寒风,犹如冥冥之中的抗战英灵在呼号:忘却历史是可怕的,忘却历史的代价将是鲜血的再次流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