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演讲旧址】
---
孙中山纪念馆 ---
在太原市儿童公园内文瀛湖北岸的绿荫丛中,有一栋座北向南的单檐硬山顶二层楼阁古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总面积约三百多平方米,前檐下两层均附建明廊,建筑简洁却高大壮观,这就是创建于清代的太原劝业场大楼,也叫“劝工陈列所”。该楼建于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无论从外观上还是形制上看,这都是一座很普通的楼阁,但是在楼阁建成的七年后,由于这里留下了一个伟大革命者的足迹而名垂青史,这个革命者就是孙中山。今天,这里已被视为一处辛亥革命的胜迹,并据此胜迹而建立了孙中山纪念馆。

【文瀛湖辛亥革命遗址 - “省保”标志碑】

【孙中山演讲旧址 - “市保”标志碑】

【馆内的孙中山塑像】
公元1912年元旦,由广东人孙中山组建并带领的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夺取了政权,在这股力量十余年不断的分化瓦解、武装起义,甚至是恐怖手段的激烈袭击下,满清政权的封建大厦终于轰然倒塌。而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古老的中央帝国内又一个新政权的诞生。于是孙中山和他的这个并不坚强的政治集团,登时被推上了中国历史的风口浪尖。
然而由顽固不化的前朝余孽、拥兵自立的封建军阀、各怀鬼胎的投机分子和立场动摇的革命盟友等各种角色组成的新政府,未能很快建立起有效的政权运行机制和社会管理手段,中央帝国陷入一片混乱。历史再一次证明:拆一座房子也许很简单,但是建一座房子却麻烦的很。在仅仅三个月后,这位“临时大总统”就不得不离职去打杂,对他来说,“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任务是“建设”。
尽管新政权还一塌糊涂,孙中山依然拿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重建计划,这个计划有书面的文件叫做《建国方略》。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来重建新帝国的话,估计到今天也尚未完成。但是孙中山照样满腔热情地开始了行动,就在这期间,他被迎到了当时的山西省首府太原。

【“孙中山计划”-《建国方略》】

【劝业楼全景】
公元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被迎到了太原,第二天他就在这座普通楼阁的二层走廊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讲话中,他很高地评价了山西人民在“辛亥革命”武装斗争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且对当时刚刚坐镇不久的山西统治者阎锡山也给予相当的好评。他的讲话赢得了广场上数以万计的听众的热烈掌声。于是这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演绎成了辛亥革命斗争在山西的最高潮。孙中山根本不曾想到:他前脚刚走,阎锡山后脚就开始在山西建立了封建独裁专政。

【公元1912年孙中山在太原与阎锡山合影】

【设立在劝业楼内的孙中山纪念馆】

【劝业楼内的木质楼梯】
如今“孙中山纪念馆”已经正常开放,但是到此参观的游人很少,他们宁可停留在纪念馆前仅约200米的文瀛湖边乘凉,也不大愿意走进纪念馆看看。因此纪念馆的管理方式和陈列内容都已老旧不堪,馆门也经常由于门可罗雀而关闭着,大概管理人员也去湖边乘凉去了。

【楼梯口的孙中山画像】

【山西省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时印售的专题参观门券】
多少年来,我们一谈到“辛亥革命”和她的历史遗迹,满脑子里马上浮现的就是广州、武汉、南京等这些南方城市。包括我在内,也很难在山西找到一处像样的“辛亥革命”的遗址遗迹,太原儿童公园的这处重要的纪念地,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山西“空白”。由于很多原因而疏于宣传,太原“文瀛湖辛亥革命遗址(孙中山纪念馆)”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包括山西人也对其知之甚少。
专注于收集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的旅游门券爱好者,要想填补专题中的山西空白的话,只能找上图中的这两枚门券(请柬)。因为太原儿童公园历年发售的门券中根本没有这处遗址的图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