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寿寺】
祁县境内残存的文物古迹是非常密集的,尤其是木架构古建筑。但是这些古建筑几乎全都是晚期的,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具体理由,她们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但是从文物本身来讲,她们的考古价值都不大,特别是在山西这样早期木构古建筑保众多的环境中。在“晋中历史文化名城群”中,祁县的早期木架构比平遥、太谷少。在祁县时下拥有的仅仅三处“国保”中,“乔渠二大院”的价值是体现在建筑艺术方面的,几乎无足轻重。
【“三普”标志牌】
【普寿寺大殿】
【普寿寺大殿前檐】
我几乎已经找遍祁县所有现存的地面木构古建筑了。神堂头有座规模很小的古庙因尚未去看,情况不明以外;祁县文庙规模庞大,木构也比较突出,但也是明代建筑;梁村洪福寺,据说是元代建筑,但是因为暂时无法看到木构的状况,也不敢断言。除此之外,唯一有点显眼的就算这座普寿寺大殿了。
(顺便瞎猜一下:今年下半年,估计在国庆节前后,第七批“国保”将会诞生,其中山西申报的近600处候选项目中,估计九成以上会被公布。具体到祁县,我觉得“剃光头”不大可能,但是恐怕也不超过三处,而这三处未来的“国保”很可能在以下项目中产生:梁村遗址、祁奚墓、祁县文庙、洪福寺、普寿寺大殿、聚全堂药铺旧址、合盛元票号旧址、大德恒票号旧址等九处。呵呵,我们拭目以待吧。)
【普寿寺大殿明间斜栱】
【普寿寺大殿明间左柱头】
普寿寺,位于祁县城赵镇丰谷(固)村正北面,座北向南,东西宽约30m,南北纵深约50m。现仅大殿完好,其余建筑均已毁坏,但是寺院轮廓完整。普寿寺大殿面阔三间约15m,进深六椽约8m,梁架为殿内五椽栿对外廊劄牵。她与兴梵寺大殿、泰山庙大殿、文庙大成殿是为祁县最大的四座木构殿宇。

【普寿寺大殿左角柱铺作】

【大殿前壁及柱头、补间、角柱铺作后尾】
普寿寺大殿前廊下铺作,当为明代早期形制:柱头、补间和角柱铺作均为双杪双下假昂,后尾偷心,挑杆穿过柱心抵撩檐枋,柱心枋单层。转角铺作出外向单斜栱,后尾显得孤单,以横枋串联所有后尾。五椽栿和劄牵相接与前檐柱身内,檐柱头无卷杀。
【“挑斡”前首】
【殿内三重梁栿】
【驼峰呆板】

【上平榑构制】
大殿内梁架特征基本为明清形制:五椽栿上的驼峰已呆板为方形,其上直接安放一条四椽栿。四椽栿上设蜀柱,上以坐斗架平梁,左右两侧出横栱,以散斗和替木托上平榑,平梁上脊榑构造与此同。
【后檐左角柱铺作】
【后檐右角柱铺作】
【后檐柱头铺作】
【砖雕脊饰】
【右侧隔扇门尚完好】

【廊下右侧壁画】
【残存的左山门】
【左配殿及厢房遗迹】
我最早知道普寿寺大殿是在2008年大约4、5月间,当时仅看到大殿的一张图片,图片显示左跺殿尚完好,为单檐卷棚顶,三开间四架椽,前檐带廊,较之一般的明清跺殿要大一些。而右跺殿已经不在了,显示的就是现在看到的房屋。当时未在意图片拍摄的时间,现在想起来,那张图片应该是我看到的不久前拍摄的。时隔最多不过五年,左跺殿就已经堙没了,我看到的遗迹现场显示,左跺殿确实倒塌不久。
【普寿寺大殿左山面及左跺殿遗迹】
【普寿寺大殿后观】
普寿寺大殿,始建年代不知,我除了看到过一张她的图片,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她的一丁点信息。不过从现存的实物来看,应该是明代遗存。不过隔扇门和廊下的壁画看上去应该是清代所作。据寺院的现存状况看,山门和配殿估计也是清代所造,国朝改建做了别的用途,再后来可能遭到了火灾的袭击,好多处显示有火烧遗迹。总之,普寿寺大殿是祁县古建筑遗存中的一个亮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