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关帝庙】
某一次从一份不太久远的资料上看到一幅大韩关帝庙戏台的照片,一直挂怀心头想着去看看。我一直印象着这里就是一座戏台,今天终于有个机会,风尘仆仆的赶去。其实这里交通很是方便,之所以耽搁了很长时间,是因为我一直难以抽空成行,不想果然留下了一个莫大的遗憾。

【大韩关帝庙正殿】

【关帝庙正殿明间】
古县镇大韩村,位于祁县城东南约5km处,每天有很多趟公交车从村前过往。所以我乘坐公交车先到村里,然后步行。我从村南口下车,沿着村中的南北向大街,一直往北走,村子虽然不太大,但是也并非一眼能望穿。结果一直走到村北口,也没看到印象中舞楼。
在村北口却有一座新建的戏台,院子的大门畅开着,里面住着一户人家。我走进去询问,正在忙乎的大哥告诉我说“老爷庙早就拆了!”,他指了指村西方向,我的心里顿时甚感遗憾!在准备返回时,我又觉得不甘心:难道连一点遗迹也没有了?最好还是过去看看遗址现状,心里好踏实些。于是我寻了个路口就向村西而行。

【正殿前檐】
走到村西部的另一个十字路口时,我就惊喜地发现了这座关帝庙大殿。大殿位于十字路口北侧,当街而立。旁边已被新建的民居包围,路边坐着很多闲暇的村民。我走过去询问得知,这就是大韩关帝庙。却没看见我印象中的戏台。“乐(ye)台已经拆了两年多了!”村民们告诉我说。
真是可惜!那是一座颇有些奇特的戏台,我心里彻底放下了。无论如何,我还没白跑一趟,戏台虽然拆了,但是这座大殿还在,总算得到些许安慰。

【檐下斗栱】

【斗栱后尾】

【殿内梁架】
大韩关帝庙正殿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灰瓦硬山顶。正殿前檐无廊,柱头和补间共设四铺作斗栱7朵,形制相同:横拱作如意状,无昂,栌斗硕大而交互斗瘦小,比例滑稽,泥道栱也很短促,耍头卷云形。
正殿四周的墙壁均已补(改)建多次,依旧歪歪扭扭,眼看就要倒了。这里就明显体现着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最大优点:墙壁和梁架不是绝对一体,所谓的“墙倒屋不塌”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墙壁虽然倒了几次,但殿内梁架无损。四椽栿对搭牵设前槽双柱,柱头以阑额和平板枋串联。梁架上彩绘图案鲜艳清晰,两条明栿下均贴裱完整明晰的扶梁签。

【“副檩”】

【左明栿下的扶梁签】
至少在祁县许多古建筑的梁架上,特别是明栿下,随处可见这种“扶梁签”,而且大多数完好无缺,因为它位于明栿底下,轻易遭不到损毁。“扶梁签”是功德标志,意为捐款人百世流芳!但是这么一种清晰明确,且极易流传后世的“档案”,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从不书写具体时间。真的令人非常非常遗憾!

【右明栿下的扶梁签】

【殿顶左侧鸱吻】

【关帝庙舞楼遗影】
据村民实地指点戏台遗址,从空间位置上判断,关帝庙戏台距大殿仅有不到50m的距离。所以原来的戏台,可能是倒座山门。但是比照戏台遗影观察,形制有些特别,卷棚顶后檐出檐深远,后壁三开门,中门上建出单坡顶抱厦,倒是很像山门。莫非进入关帝庙,是直接从舞楼台面上穿越?

【临走一瞥】
拍完照片后甚感遗憾。据村民说,这座戏台是被乔家大院“买”去拆了。乔家大院是“国保单位”,是文博重地,但是为了开发旅游,他们就这样草率地拆除古建筑,就算是经过批准,有计划地“异地保护”,为啥不连摇摇欲坠的关帝庙大殿一起拆走保护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