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译制片配音演员?

(2009-03-03 15:37:22)
标签:

娱乐

最近看了几部译制片的片段,真是越听越难受,这些原本颇有影响的外国电影,一经我们配音之后,将原来影片的魅力大大损减,这种功夫真是不服不行。

    如果你在看我们译制片的时候,不妨闭上眼睛听一会儿:男的甭管是沉稳干练的老警探,勇猛机智的后生仔,差不多都一个腔调;女的甭管是金融大街里的小白领,风姿妖娆的站街妹,基本上就一种声音。你会感觉到整部电影就像是只有一男一女两人在配音,真是亏先生们张嘴!

    怎么会给人这种感觉呢?就是声音太没有特色了!虽然一部译制电影中听着挺热闹,像是有不少的配音演员,但声音全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装腔作势,拿腔拿调,追求所谓的“音色淳美”,却忽略人性的质朴自然,似中气十足,实底蕴不够。而且文艺腔十足,夸张修饰,流氓配的都跟“文化流氓”一样。整部电影总感觉是人家演人家的,咱们说咱们的。记得一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枪都顶到哥们脑门上了,但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普通话的腔调仍是那么嘹亮淳厚,跟演话剧似的,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好一个“配音腔”!

    我们的配音作品不好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配音导演选用配音演员的标准仍是沿袭老一套,讲究什么“音色优美”、“字正腔圆”,话剧腔、朗诵味很浓。因为我们的配音演员多是从表演等专业改行,他们同在一个逐渐落伍于社会进步和观众鉴赏能力的声音训练体系之下学习实践,所以出现千人一声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好的配音演员他的声音条件是次要的,生活阅历、艺术敏感、声音塑造能力等综合素养才是选人的首要标准。这就要求我们的配音导演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象有些港台的配音演员如石斑瑜等,他们的声音条件并不是很好,但导演为什么会用这样的人配音,而且还取得了成功,不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吗?各位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动画片《蜡笔小新》让咱们大陆的配音演员来配,这部剧还能吸引多少人?

    有的声音一定会是让我们记住的,比如:

    邱岳峰(电影《简爱》中罗切斯特的配音)

    毕克  (电影《追捕》中杜丘的配音)

    简肇强(电视剧《血疑》大岛茂的配音)

    张济平(电影《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配音)

    冯雪锐(电影《倩女幽魂》宁采臣 的配音)

    李自学(电影《黄飞鸿》系列中黄飞鸿的配音)

    石斑瑜(周星驰专用配音)

    TVB(香港无线电视台)国语配音组

    还有诸多不知姓名的幕后英雄……

    观照大陆的市场现状,毕竟几亿人还是要观看经过译制的外国电影,直接去看打中文字幕影片的人还是一部分,这就给了我们从事这个行当的人一个很大的饭碗,但如果我们不在观念上求新,专业上求精,那么这个饭碗将会越来越小,直至最后彻底砸烂了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译制片配音演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新气象
后一篇:非我莫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