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使用《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中的困惑:
《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一打开,觉得里面围绕话题的词块和语块相当丰富,老师备课时真的是一本极好的语料库和话题导图。以前在备课的时候总觉得话题的扩展比较难,有的时候,就话题对学生设问角度考虑得也不多。但有了导图,顺着导图的指引,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想扩的内容很多,导图里的词块和语块都觉得很重要,舍不得扔。但如果让学生都掌握,又觉得学生的负担会过重。我们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我给你的建议:
http://s11/middle/4de0d9dfgae6fec34ca9a&690
思维导图的思考是放射性的环状思考,类似于我们的人脑神经元。是人类最自然的思考方式。但由于我们在受教育的第一天起,老师灌输的就是线性思考。也就是我们的所有笔记,都是从上到下写的,而不是像爱因斯坦那样笔记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思维导图。要想把学生这种固有了十几年的思考方式换过来得小步子开始,得做到坚持、坚守。尤其教师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换。在上课的时候多用思维导图,最好一节课总结的时候能用思维导图画出这节课的重点。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习惯也会跟着你改变。最忌讳的是给学生一本思维导图,然后告诉他:“回家让你妈妈看着后面的中文给你报听写”。
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学生水平也不一样。这本思维导图是思考的地图,并不是里面的词块和语块都得会写,会说。要因人而异。如果作业没有分层,让学生齐步走:听写整张导图,那学生就如同恨学习一样,会恨导图的。
为什么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它是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使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你的思绪可以任意驰骋,将联想扩展到极至,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你可以随时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其实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喜欢一边思考一边在纸上画来画去。那是因为人天生就对图象感兴趣。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思考事物的关键点;思维导图法倡导采用色彩及图形,这就充分调动了我们的大脑,因此,你的记忆力可以倍增!那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去做呢?
首先,最好学生的英语笔记本换成图画本。现在初中学生的英语笔记能力很差,几乎不太记笔记。因为有课件,课件闪现的速度很快,根本无法记。如果教师上课的时候能边讲,边画思维导图的框架,并且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也画。内容来不及写的可以根据上课画下来的框架,下课去补全。还有一种方法是就把这本导图当笔记本,将重要的笔记用贴纸的方式,或者用夹带白纸笔记的方式,把学生在课堂上画的放入相应的单元里。
如何画图?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画导图。
1、一开始就把主题摆在中央。向外扩张分枝, 近中央的分枝较粗,
相关的主题可用箭号连结。或者以彩图表示主题。这个彩图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明确主题,并且刺激创意性思维,同时会强化记忆。
2、围绕主题画好分支后,就每一个分支又可以发散相关的小主题。要使用关键词表达各分枝的内容---- 心智绘图目的是要把握事实的精粹,
方便记忆, 所以尽量不要写完整的句子,而是写关键词或词组、或者句子的框架。比如:I'd like to
----
3、你完成每一分支后,用不同色彩的框将其分类框上。
4、在课堂上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画框架,回家整理的时候可以补全框架。有规律地将内容补充到每一张图上。这样,就很容易从主题开始,然后当你在每一学科中学到更多与之相关的要点时,不断使脑图更加丰富、充实。在补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所需来补全。这样对话,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用。也可以缩减导图的内容,便于更加清晰的记忆。
5、复习的时候可以试着看《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的中文部分说英语,说的时候也要从中间大主题开始说,一个分支一个分支地说,等说熟了,可以脱离中文,自己画跟自己实际生活相符合的导图。重画能使「心智绘图」更简洁,
有助于长期记忆 --- 同一主题可多画几次, 不会花很多时间,
但你很快会把这主题牢牢的记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