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之前的话:
我是一名高龄新妈妈,在2007年10月19日下午3:18分剖腹生下了重3.6kg、身长52cm的男宝宝小彭彭,手术很顺利,母子皆平安。
在此之前,有不少孕妈妈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剖呢,顺产不更好吗?其实我何尝不愿意呢,只是凡35岁以上的孕妈妈,医生大多会考虑到母子安全而倾向于选择剖腹产。这就是我要剖的原因。在经历了每个孕妈妈都必须要经历的经历之后(具体请见我的博文《剖腹产,跌下去有点痛爬起来特别痛》),我“升格”成了光荣而幸福的新妈妈!
在接下来住院疗养、恢复的一周时间里,除了体会自豪和享受家人的关爱,我进一步品尝到了做妈妈的艰辛与痛楚——那是产痛的延伸,但更是责任的延续——“养儿方知父母恩”,“母亲”,真的是世上最伟大、最深沉的称呼!
于此,将我的剖腹产后康复过程与JM们一同分享和交流,但愿也能有一点点参考作用。
最满足的一天:迟来的爱
10月19日(产后第一天):
晚上,兴高采烈的三姑六婆们陆续离开了,我和老公、还有小彭彭的姑姑一起留在了病房。
为了更好地照顾我和小彭彭,老公想尽办法托了熟人,终于在昨天下午,也就是我生产的时候,将原来的双人间换成了单间,他说这样可以让母子都得到更好的休息。
虽说每天仅房费就要400元,但女人一生就这一次,条件许可的话该对自己好一点,再说宝贝的健康十分重要,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镇痛泵是用上了,但我坚持着到实在痛的时候才按。听护士说,不按也会有药剂慢慢沁入人体,但按一下剂量会大些,疼痛就会减轻得多些。以前听说镇痛药、麻醉剂什么的多少会对人的中枢神经带来一些负作用,
还是能不用就是不用,或者少用。于是我努力靠自己的忍耐力去克服疼痛,实在不行了才按上一下。
晚上有两个好友来看我,聊了一阵才走。老公担心我刚做完手术,说话多了会累,我说“说会话还好些,这样可以分散注意力,免得老惦记着痛啊。”
护士来了几次,一再叮嘱我只能喝点汤水,而且是不油腻的汤水,其他什么也不能吃,牛奶、糖水也不能喝,怕胀气。其实,我根本什么都吃不下,肚子这么痛,哪里有食欲啊?!
这一晚,反反复复地咀嚼平生以来最痛的感觉,不时地端详着躺在近处那个小小的宝贝,心里被浓浓的甜蜜与酸楚占据得满满的——从30岁开始期盼、憧憬,其间几经挫折、大起大落,整整九年过去,盼啊想啊折腾啊,无数的挣扎、许多的努力,而今终于收获了幸福。虽说这幸福来得太迟,但却承载了太多亲人的祝福,也更弥足牵挂与珍惜。
这是我一生希冀与快乐的源泉,我会不惜用我的生命去保护他。
我的宝贝,谢谢你,你的到来让妈妈真正收获了一份最丰厚的“迟来的爱”!是你让妈妈的人生从此以后变得充盈、美妙、了无遗憾!
最新鲜的一天:痛并快乐着
10月20日(产后第二天):
在剧烈的疼痛中,我熬过了一晚,迎来了第二天。
大早,整个二楼病房就热闹了起来,“医生查房啦”、“准备冲洗啦”、“宝宝们准备洗澡澡啦”……
护士、医生往来穿梭,好不繁忙。
“今天你可以吃点粥,喝点罗卜汤,重要的是要通气,要打屁。”护士边吩咐边给我输上缩宫药等共四瓶药水:“缩宫药有点痛,要输慢点。”说着又伸手挤压了两下我的腹部,我又叫了一声:“还要压啊?”
护士正色:“没发现压你肚子的次数已经减少了很多吗?估计再压两次就差不多了。”
天啊!虹妹妹不是说她手术后连镇痛泵都没用,她根本就不痛吗?难道我就这么不耐痛,这么娇气?!彭彭的姑姑悄悄告诉我:“实话告诉你吧,那妹妹(指虹妹妹)哪里不痛呀,她对我说,她是怕你吓坏了,背思想包袱,所以才骗你说不痛,其实她当时也痛得要命呢!”
喔,原来不是我没用,大家都会痛的呀!心里的羞愧感顿时减轻不少。既然都痛,那就既来之,则安然受之吧!
中午,吃了婆婆他们拿来的罗卜汤,下午我就顺利地打了屁。
今天,我按镇痛泵的次数少了三分之一,主要在输缩宫药时才按,那会确比较痛,我可不想忍得太苦。其余时候都尽量忍了。本来,按医生吩咐,产妇应该在产后第二天就下床走动,但伤口太痛,为保险起见,我和老公决定多等一天下床,以免走动时扯着伤口引起感染,但我开始忍痛在床上翻身,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肠粘连。当年,我妈妈在剖腹产下我和弟弟后就落下了肠粘连的毛病,不定期发作时痛苦不已。在感念妈妈的同时,我告诫自己,现在医疗技术发达了许多,一定要小心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
晚上,小彭彭不睡觉,哭得很厉害——那哭声简直可用“嚎啕”来形容,声音之大,穿透力之强,颇有裂帛开山之势。
他爸爸和姑姑急坏了,一会喂奶粉、一会换尿片忙得不亦乐乎,小冤家还是哭,于是两人或抱着或放他在车里推着哄着到走廊散步,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也不管是深夜十二点还是凌晨四、五点。而我只能爱莫能助躺在床上,欣赏着他的“天籁之音”,心里着急地盘算:三天,医生不是说了吗,但愿到第三天我就有奶喂他了,我的小彭彭就不会这么伤心地大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