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们学会感恩(中秋话题)

(2007-09-25 09:58:08)
标签:

育儿/亲子

中秋话题

传统教育

学会感恩

分类: 酸甜孕事
   (2007年9月20日)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熙熙攘攘,看似热闹非凡,但有多少人能有缘相遇呢?能相遇又能相识的又有多少呢?当中能成为知交好友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有缘相逢并有幸成为朋友,连接他们的纽带就是一种善良的情感,用最古朴的话来讲,就叫“感恩”。中国是最讲究传统礼仪的国家,自古以来便推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从家喻户晓的白蛇、许仙断桥相会结夫妻,到伯牙与子期的“摔琴谢知音”,到关羽冒死放曹华容道,到唐太宗遇救后下旨光复少林寺…….林林总总,无论传说还是史实,无不渗透着“感恩”的精神内涵。

    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人的观念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迁:从土地、军火、车船,到科技、学术、思想,人的劳力、感情、青春,甚至人格、良心、廉耻,已没有什么不可以转化为商品待价而沽。因相知而交者少了,为实用而趋者多了;在一些“明白人”看来,利益就是行为的最大内驱力,实惠才是人际交往的最佳润滑剂;“感谢”、“回报”不过是交易的媒介与幌子,算计也堂而皇之成为“厚黑学”中一门必修课程;“朋友”一词不再是心灵交融的同意词,而成了酒林肉池中、互惠互利者间一个使用频率最高又最不被以为然的通用术语。于是,熟悉与不熟悉的人群中周而复始地上演着“农夫与蛇”、“东郭与狼”的故事,戒备与冷漠的心态瘟疫般不可抑制地扩散、辐射开来。前不久,报上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有个过路的青年见义勇为,救起了落水的中学生,自己却力竭而沉入水中。几个遇救的孩子不但不找人相救,反而定下了“攻守同盟”,约定回去后谁也不告诉家长曾发生过的事,曾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为救他们而舍弃了自己的性命。此事在市民中引起极大震动,人人悲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就此断言这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而人情极度走低的时代。

    震惊之余,我想,不知这些孩子的父母是如何给他们上好人生这堂课的?他们到底有没有对他们上过有关感恩、有关责任心这堂至关重要的课程?当现今的孩子们都对麦当劳、MP3、阿迪达斯、韩剧趋之若骛时,家长们是否想过,也该在后代的大脑中培植一些必要的美德?而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作为楷模的家长们自己是否早已失去了心灵中传统而神圣的东西呢?试想:能指望见利忘义、灵魂猥琐的人教育出怎样的后代?你又如何想象一个连鞋带都要父母替他系好的孩子长大后能怎样回报父母乃至社会?

    “感谢母亲,赐与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你,我衷心谢谢你,我真诚的爱人和朋友;感谢你,我衷心谢谢你,这旋转不停蔚蓝色的星球……”很多年前听过的这首歌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它的旋律早已模糊,但歌词却令我感动不已。是的,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是人当具备的很朴素也是很难真正保持的一种可贵的感情。在全社会都渴望真诚、呼唤真情的今天,如果人人都懂得用善行、用热情、用感恩的心去回报亲人、回报朋友、恩人、社会,我们还会只靠在对往事的追忆中来寻找逝去的精神家园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