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数学优质课
(2019-09-25 15:57:05)每一位年轻教师都有参加优质课竞赛的机会,都有上“优质课”的经历。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追求。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上好数学优质课?怎样达到数学“优质课”的“优质”呢?
一、数学优质课的含义
所谓优质课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数学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优质课就是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一种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不断学习,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能力,需要教师理解和领悟数学新课程理念。
二、如何上好数学优质课
1.选好题——突出学科特点和个性
学数学能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在选择讲课内容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情。高中学生思维敏捷,自我意识增强,其思维品质有一定的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一般不盲从,喜欢探究新事物,敢于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容易走极端。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注意选择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课程的进度,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讲课的内容,是善于活动型的,还是思维型的;是设计型的,还是练习型的。当然,如果是参加优质课竞赛,课题往往是确定的,不过,教学过程仍然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进行设计。
实例: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深钻研——全面把握知识体系和要点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教师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充分了解之后才实施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直接关系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需要广泛地阅读专业书籍,特别是数学的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文章大部分是全国优秀教师的教学心得,教学实录,教学经验,广泛地阅读他们的文章,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过硬的专业素养是上好数学优质课的基础。
一是在选定了优质课课题以后,要查阅相关的文章和资料,吸取优秀教师的经验,少走弯路,敢于创新。
二是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钻研教材,教师要理解编者意图,领悟教材实质,全面把握知识体系和要点,并对课本知识进行思维制作。
实例: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3.重设计——让品质成为教学的追求
如2017年武汉市高中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比赛的课题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大多参赛选手从实际情景出发,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而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进行证明;之后,通过例题和练习对知识进行运用并加深理解。这个设计既体现本节课数学内容的生成过程,又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吻合。
有的老师,推理过程从特殊到一般,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思维层次高。让人有“枫叶无声愈看好,梅花未动暗香来”之感,表现出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一定的教学风格。
有点老师,通过本校学生自主创业的视频,引入课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设计新颖独特。
有点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类比推理,特殊到一般等多种方式,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并利用几何画板模拟演示,引发学生猜想,然后再进行证明,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有的老师,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自然融合,课堂容量大,教学效果好,给评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的老师将本节内容设置成问题串和练习题,放手让学生探
实例: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
弧度制
4.重生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学习,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很好发挥,是衡量优质课的重要指标。
一些优秀的教师,课堂上往往能积极组织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反思;注意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以及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和简洁性,注意语言的启发性和艺术性。这样的课堂,学生才听得懂,有兴趣,愿意思考。
实例:初中几何习题课
5.重手段——让丰富的手段使课堂更精彩
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景,突出几何直观,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有的老师,几何画板的应用娴熟,信息技术运用自如,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师生无障碍交流。课堂上数形对应,动静结合,练习反馈,即时高效。
有的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还教学生会学,充分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实例: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
弧度制
三.怎样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1.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每一位教师都想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毫无疑问,数学课堂需要一些有趣味性的材料,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需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但数学课更需要的是炽烈的创造气氛。只要当学生在思考和创造的环境中思维被激活,精神上受到鼓舞时,学生的兴趣才能稳固和持久。
2.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基本理念。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洞察事物,寻求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因为只有当学生有创新的欲望时,只有当学生在思考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时,他们才会提出问题。这是学生求知渴望生长的表现,是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个体思维被激发的征兆。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这种表现。
实例:椭圆方程的化简
3.让数学课堂贴近生活
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一基本理念。《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让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