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8@苏霍姆林斯基的四堂家长教育课(1400)

(2019-05-18 20:06:07)
标签:

365

分类: 苏氏阅读研究

138@苏霍姆林斯基的四堂家长教育课(1400)
(苏霍姆林斯基全家福)

1400篇:苏霍姆林斯基的四堂家长教育课

山东省寿光市文家街道中心学校    郑建业

 2019年5月18日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力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尤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他强调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他定期进行家访活动和组织家长会,经常和家长们共同研究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学会做父母;他非常重视教师同家长的联系,他本人每周都要和家长亲切谈心,向他们提出建议和忠告;他和教师们一起创办了“父母学校”,系统地对家长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素养的培训,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绩。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经验不仅在苏联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在今天对于我们的家长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仍然是一座尚未完全开发的宝藏,非常值得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来学习和借鉴。让我们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四堂家长教育课,来学习他开展家长教育的丰富经验。

 

一、入门课:家长要学会做父亲和母亲

在苏维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之后,特别是1942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时期,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苏霍姆林斯基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扎实认真地开展了家长教育工作。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霍姆林斯基针对当时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甚至存在着片面或错误认识的情况,严肃地指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学家、数学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丈夫或妻子。”因此,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教会家长如何做好父母和母亲,学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他认为培养出善良的父亲和母亲,实际上是解决了学校的大半任务。

在学会教育孩子方面,母亲和父亲要承担起各自不同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别重视对学前儿童母亲的教育工作,他们专门设立了一种“母育学校”,教给母亲在培育孩子的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与美育,丰富她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已经使学前儿童在家庭中上一种特殊的母育学校。这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德育、智育、情感教育和美育的学校。”他要求母亲要成为精巧的、智慧的、精神健美的、受道德美的崇高概念所鼓舞的雕塑家,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孩子。父亲在家庭中也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多次告诫孩子们的父亲们:无论您的工作或生产岗位多么重要、复杂或需要创造性,请您记住,家里还有一项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您去做,这就是育人。他认为父亲的作用取决于他的责任感。具有责任感的父亲,会善于尽父亲的义务,他的意志就是一种力量,能使孩子严于管束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和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一个人一旦当上了父亲或母亲,这便是他的“第二次诞生”。他举过一个例子:过去有一个非常淘气、让教师甚至很讨、厌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的学生。有一天,教师办公室的门被打开了,这个昔日的学生提了一瓶酒,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做爸爸了,请大家喝一杯。”苏霍姆林斯基问他:“你具备做爸爸的条件吗?”年轻的爸爸说:“老师们请原谅我,我现在好像豁然开朗,觉得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对别人负责。我今天清楚地想起那些年给老师们带来的伤心和痛苦,请原谅我,现在请你们教我怎样做爸爸吧!”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做父母后如果愿真正担负起责任的话,就会有“第二次诞生”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多种方式,诸如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和谈话、举办家长学校等来努力提升家长的教育学素养。

 

二、基础课: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夫妻之间的真挚爱情是和睦家庭的基石,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重要思想。对于家庭中的男子来说,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真心地喜爱自己的妻子,因为在父母相亲相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然心地温和善良,心灵宁静而健康,真诚地相信人的美好。良好家庭环境的氛围开始于美好的婚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一个家庭中,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首先来自他的父母:“儿童对人的世界的认识,是从父母开始的。他首先认识的是,妈妈怎样跟自己说话,爸爸怎样对待妈妈。由此而生成了他关于善和恶的最初概念和理解。”在他看来,父母是孩子最亲爱的人。父母只有互敬互爱,尤其是父亲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体贴母亲,孩子才会觉得世界上有真理,人间才有美德。而这种对人类世界的信念,是一个孩子接受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父母的教育是在孩子模仿性最强的幼小年龄进行的,不但占其“先入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的形象示范,言传身教给孩子以终身影响。父母的思想作风、性格修养、爱好特长,无不使孩子耳濡目染,令其终生受益或受害。孩子在家庭中养成怎样的性格和习惯,也会直接会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告诫家长们:“我们做父母的,首先应以美好的相互关系为榜样教育子女。这一点应时刻铭记。”

因此,在日常的家庭关系中,父母要互敬互爱,为孩子做出榜样。“请记住:你们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将来,在你成为父母的时候你们的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们。”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他说,没有父亲母亲的光辉榜样,一切有关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就和谐的教育来说,团结友爱的父母协同影响孩子是很重要的。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友谊和相互支持,对孩子来说,这是把它引进复杂的人的关系领域的直观实例。

有研究显示,孩子的不良行为大多都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根源。夫妻关系不和谐,吵架打架,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不孝顺父母,孩子也学会了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不会感恩。一个小家庭都做不好,何谈整个国家社会的良好发展。我们经常看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标语和口号,激励着我们的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殊不知现在的教育更要从娃娃的父母抓起!

 

三、发展课:家长要学会睿智的爱

众所周知,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父母自己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毫无保留的、没有任何条件的。但许多父母却不善于表达他们的爱,不注意表达爱的方式,结果使家庭教育走入歧途,亲子关系非常紧张,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家庭,则是人类真正爱的一座学校。这种爱是相互信赖的、严格的、温柔的,而且是严格要求的。”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家长对孩子的爱,应当是有原则的爱、睿智的爱,而不应该是变态的爱、暴君式的爱。他特别指出了目前家庭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3种“变态的爱”:娇纵的爱(即溺爱)、专横的爱(即暴君式的爱)、赎买式的爱(即只管花钱的爱)。这3种变态的爱也是我们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家长热爱孩子,必须要走进儿童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第10页)这个观点对家长也同样适用。家长和教师要走进儿童的世界,必须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会把您当成一个偶然闯入他们那个童话世界大门的人。

只有家长坚持对孩子施以睿智的爱,才能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尊重老人、关爱弱小的道德情感和优秀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每个孩子要从幼年起,就能以精力爱护和细心关怀的态度对待每棵树、每丛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鸟等一切有生命的和美好的事物,要让这种关怀爱护之心变为习惯。

在此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家长要十分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育人先育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长必须对孩子满怀爱心,同孩子交知心朋友,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家庭教育才会取得真正的效果。无论孩子在成长中出现什么失误或问题,都要正确对待,都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长要对孩子多说“应当”,少说“不可以”。在孩子基本明白了是非标准之后,再让他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和发生错误之后,必然要涉及到惩戒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惩戒教育方法一般有:道德谈话、自我教育、让犯错者采取补救措施、甚至进行批评与谴责等。但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一直是坚决反对对学生实施体罚行为,更反对学校不负责任地把问题学生推出校门和推向社会。

 

四、提升课:让教育学成为家长的必备书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家长的教育学素养,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创造性地开办了家长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无论是家长,还是将要建立家庭的青年,都需要有一本家长教育学,家长教育学应当成为每个公民手边必备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和老师们有计划地把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家长请到学校里来,进行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育培训。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要求,家长们在自己的孩子入学两年前就报名参加学习,直到他们的孩子中学毕业为止。“学生在学校学习10年,而他们的家长则要在自己的大学生里学习13年。”家长参加学习,每月上课两次,每次一小时。父母双方都必须参加。因故不能出席者,必须向校长或班主任请假。

家长教育课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和3年后担任一年级工作的教师讲课,教导主任、课外活动负责人、教师和校医也参与讲课。主讲者并不进行泛泛的议论,而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切实的建议。例如,在未来父母的班上,要讲讲夫妇间的相互关系、各自如何把握自己的愿望等等;在学前儿童家长的班上,要讲讲如何发展孩子的智力和语言能力,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等等。还将《父与子》、《母与女》、《家庭是处理好人类相互关系的学校》、《儿童道德水平的头几条标准》等题目列为专题来讲。

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成长的特点,把家长们划分为由低到高的5个班级:学前组、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至七年级组、七至十年级组。每组分别设计了关于孩子心理发展、生长发育、智育发展、教育理论素养等方面的教育话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们进行授课,同时他们还将家长学校同孩子教育座谈会、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学校不仅向家长讲授教育理论知识,还注重提升家长的艺术修养,经常组织家长们参加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

长期开办家长学校,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我们成功地使95-98%的家长到家长学校来听课。约有25%的家庭既有母亲,也有父亲到家长学校学习。要是不系统进行学的教育,不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话,无论什么样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第60页)通过参加系统培训与学习,家长的教育学修养提高了,学校在各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建立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实现了父母与教师的沟通,实现了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同时能够互相了解孩子的行为和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父母的再教育。我们现在提倡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家长教育不也正是如此吗?世间还有比教育人更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