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逍遥行者读书
逍遥行者读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551
  • 关注人气:3,0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0@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及意义(1372)

(2018-06-19 10:25:08)
标签:

365

读书

分类: 苏氏阅读研究

170@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及意义(1372)
1372篇: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山东省寿光市  郑建业

2018619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其著作被誉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家庭教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许多精彩的教育主张,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

一、家庭教育产生的背景:让孩子们恢复童年

19416月,希特勒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随即爆发。苏霍姆林斯基也拿起武器,投入保卫祖国的战争中。19422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身负重伤。治疗5个多月后基本痊愈,他因此获得二等伤残证书后,重返工作岗位。

战争为苏联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霍姆林斯基的家乡也未能幸免。作为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看到一个个在战争中遭受到家庭破坏和心灵创伤的孩子,深刻地意识到,要想把这些孩子教育好,不仅要凭学校和教师的力量,还要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

基于此,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行们在重建学校的同时,非常重视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因此,他曾深有感触地说:“我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认识到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那些未曾享有过家庭的天伦之乐的孩子们恢复童年。[《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25]

面对着一个个对问题孩子束手无策的家长的哀求,苏霍姆林斯基在学习借鉴马卡连柯等前辈家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决心走进家长心灵,举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成长。

二、家庭教育的意义:家庭是人类真正爱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且任务异常艰巨。他一再强调:“家庭,则是人类真正爱的一所学校。”[《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287]

苏霍姆林斯基一再提出一个孩子有很多老师,但家庭和学校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场所。而父母则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认为,在学前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他说,绝不允许父母养而不教。他提到过,人类曾经有30多个被野兽夺去而后来又回到人间生活的孩子,可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被教育成为合格的人。原因当然在于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缺乏教育,日后就很难弥补过来。

苏霍姆林斯基就在帕夫雷什中学,展开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他曾对几名犯罪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一些所谓“难以管教”的儿童进行了补救性工作,他把这种工作称之为医治儿童的心灵创伤。他和无数的家长通信,了解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无论是排除家庭的学校教育或排除学校的家庭,都不可能解决培养人这个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498]

苏霍姆林斯基留下的教育遗产中,有许多介绍其家庭教育经验的文章。为了系统总结自己在家庭教育研究工作中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晚年下决心要写一本完整的《家长教育学》。在这本书的初稿中,他以谈心的方式写成了7讲,中文版译文只有两万余字。由于他工作异常繁忙,加之伤病缠身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导致了他的这一宿愿未能实现。

三、家庭教育的情感基础:胸怀大爱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教育家。他反复强调,教师和家长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就是热爱孩子,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爱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灵魂与根基,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而应当是明智的爱、睿智的爱。家长热爱孩子,必须要走进儿童心灵。家长和教师要走进儿童的世界,必须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

而教师和家长要热爱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在每年暑期接到一个新的班级之前,苏霍姆林斯基坚持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家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他认为,教师只有了解每一个孩子个性发展情况,了解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的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从小培养孩子们具有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基础。儿童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在其上面描绘出人生的精彩画卷。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栽种亲情树、父母玫瑰园等活动,培养孩子尊敬父母、孝敬老人的情感。

当儿童成为少年之后,就是特别注意对他们进行各种与公民素质相关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尤其注重对孩子义务感的培养。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义务感,要从小事和细节做起,让孩子分担父母的忧愁,共享父母的欢乐。

四、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育人先育心

学习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学校和家庭要尊重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努力为他们的学校创造良好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培养家长在促进孩子智力发展方面形成基本的素养与能力。要注意督促和帮助孩子复习和预习好功课,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长要经常带领孩子走出家庭,来到大自然这“蓝天下的学校”里,从大自然中汲取生命的营养,开启孩子思维的大脑,引导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练习进行观察和创作,这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要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和参与劳动的良好习惯,劳动对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良好而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导家庭中充满爱、温情和彼此的尊重与信任。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倡导:“要创造有利教育孩子的家庭氛围。”[《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610]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榜样是必不可少的。做父母的应当永远记住:“应首先以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孩子。”家庭努力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习惯。家庭要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自然环境。

“育人先育心”。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孩子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他反对对孩子进行体罚和恶声斥责,他认为正确的教育是与惩罚无缘的。他主张家长教育孩子应采取正面鼓励、道德谈话等方法,坚决杜绝溺爱和体体罚等错误行为。

五、让家长掌握教育素养:开办家长学校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家长的教育学素养,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创造性地开办了“家长学校”。他们有计划地把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家长请到学校里来,进行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育培训。“学生在学校学习10年,而他们的家长则要在自己的大学生里学习13年。(《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499页)他们的父母在学校里的学习时间比自己孩子的学习时间还要长。

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成长的特点,把家长们划分为由低到高的5个班级,然后设计了关于孩子心理发展、生长发育、智育发展、教育理论素养等方面的教育话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们进行授课,同时他们还将“家长学校”同孩子教育座谈会、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的思想是非常丰富和全面的,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指导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工作会有很大帮助。首先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虽然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大都不会主动去学习家庭教育的素养我们的家长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必须要努力去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知识素养。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就要努力为家长参加这样的学习提供条件。二是家长要把培养孩子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他强调要把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在教育实践中,他要求孩子们种植父母苹果树、老人玫瑰园和亲人过生日时送上自制的贺卡等,来培养孩子们的高尚品质。三是要培养孩子做父母的义务感。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家庭教育理论中,不仅仅关注今天的父母如何做父母,而且更关注明天的父母如何做父母。四是要真正办好我们的家长学校。但相比较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我们的家长学校远没有他那样做得有丰富性、系统性和持久性。我们要认真探讨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家长学校系列性做法,以真正发挥家长学校应有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