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诗经》劳动诗篇及影响(1231)

(2015-01-01 15:10:52)
标签:

365

诗经

分类: 语文教育教学

1@《诗经》劳动诗篇及影响(1231)
1231篇:《诗经》中歌颂劳动的诗篇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逍遥行者

2014年1月1日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那些对劳动生活的赞美的诗篇,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劳动者对劳动的歌颂。这些歌颂劳动的诗篇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

          

关键词:诗经;劳动;歌颂;影响

 

据说,诗歌的最初起源与劳动息息相关。研究者认为,诗歌起源于上古社会中人们的劳动生活,这是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淮南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形象地反映了周代五百年间的社会生活。诗中所洋溢的真诚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则是更令人神往,那妙趣天成、执着率真的诗句,那直白浅露、无拘无束、畅然表达,充满着追求自由的精神特质。其中对辛勤劳动的热爱,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诗经》中欢快、热闹的劳动场面和对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鞭挞,体现了古人热爱劳动和生活态度和顽强的生命意识。

生产劳动历来是文学作品反映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学中劳动生活的描写始于《诗经》。很多作品描述了人民的劳动生产生活。诸如农耕、蚕桑、采摘、纺织、建筑、捕鱼、等等。在这些反映劳动者的生活的诗篇中,不仅反映了劳动是社会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并且这些作品也引起巨大的现实性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而且兼容了沉稳克制的忧郁气质与顽强向上的生命张力。这些诗歌在《诗经》的各个部分都有表露。

    首先,《诗经》里有许多诗篇通过劳动生活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劳动场面,表达了人们对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颂”《公刘》叙述了周远祖公刘率领部族从邰迁到豳,在豳地开荒辟土,建房定居的经历。诗中描写领袖和群众一起辛勤的劳动,有秩序的工作。诗中描写到: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把移民初到豳地安居后欢声笑语的情景生动的呈现出来。《芣苢》,这是一首女子采摘车前子草的乐歌。通过反复咏唱,我们仿佛看到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山坡旷野劳动的身影,听到她们的歌声,感受到她们采摘时的欢快心情。“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不但写出了采摘过程,更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描写劳动场景的诗歌在《诗经》里还有很多,如《魏风·十亩之间》,这是一首采桑的歌:在茂密的桑园里,采桑女辛勤地采摘,采得满筐满篓,该回家了,于是背起筐篓,结伴同行,一路笑语喧哗,表现了桑园里的欢乐气氛和劳动后的欢快心情。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人们高涨的劳动热情以及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望,充分体现了人们顽强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次,《诗经》里有很多诗歌,表达了劳动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和对剥削者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魏风·硕鼠》,象征奴隶主的硕鼠,由食黍、食麦到食苗,一层比一层残酷,因而,奴隶们反抗奴隶主的思想感情也一层比一层递进,一章比一章更为强烈!各章均重叠“硕鼠”,对剥削阶级贪婪、残酷的本性揭露无余,也强烈地抒发了被剥削者切齿痛恨的仇视情绪与反抗行动。令后世读者为之叹息和掉泪。它的思想性、战斗性都是十分强烈的。这首诗的主要价值和意义,还在于它表达了一种向往和追求没有剥削、压迫的人间“乐土”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的提出,在我国思想发展史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巨大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魏风·伐檀》,描写奴隶们的伐木生活,表达他们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的不满和揭露。《国风·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奴隶们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结果都被统治者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总之,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人们追求平等、和平、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最原始、最朴素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在《诗经》中就有许多直接歌咏劳动的名篇。

最著名的莫过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首诗,反映了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体现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

    而《国风·豳风·七月》则是一首极古老的农事诗,写作于于西周初。这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

因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民间歌谣集,因此还有许多诗篇直接体现了人们对生产劳动的歌咏和对农事的记载,如《南山》、《楚茨》、《大田》、《丰年》、《良耜》以及《周书》内的《金滕》、《梓材》、《康诰》、《洛诰》、《无逸》等篇,都记载了有关农业生产和人们劳动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诗经》中还有许多歌颂女性参加生产劳动的诗篇,说明了当时女性在社会生产的发展中贡献之大。,如《卷耳》、《采蘩》、《采蘋》、《采苓》、《采薇》、《采芑》等篇。

《诗经》中歌颂劳动的诗篇,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屈原的《离骚》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但他却透露出了对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同情:“长太息”

东晋诗人陶渊明,年轻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生产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如《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诗人辈出,他们也写下了许多同情劳动人民疾苦、歌咏生产劳动的著名诗篇。诗人们有的生活了劳动的最低层,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虽然身居高官,但时刻惦记着劳动人民;有的游历全国,目睹了许多生产劳动的场景和劳动人民的疾苦。在唐朝众多的诗歌流派中,有一个受陶渊明影响较大的田园派,他们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关注了劳动人民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

诗人李绅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致,他的《悯农》诗可谓家喻户晓,李白、杜甫、白居易,晚唐时期还有一位关心底层人民生活疾苦的诗人聂夷中,

到了宋朝,诗歌中词的形式空前繁荣,许多诗人也写下了歌颂生产劳动场景的词作,苏轼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说到南宋描写生产劳动的诗人,不能不提及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他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写过最有名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唐宋之后,小说兴盛,诗词逐渐走向衰落。也鲜有正面描写生产劳动的诗词了。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晨起晚归,夜以继日。劳动,是人类为了延续生命、创造幸福的永恒的主题,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进行劳动来创造。阅读千年古韵,体会劳动幸福。从这些不朽的诗篇中,我们依然能够阅读出勤奋的诗人们对劳动的赞美,更能感悟出辛勤劳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