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1171)

(2013-07-07 06:09:55)
标签:

365

教育智慧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1171)
1171篇:苏霍姆林斯基经典案例中的教育智慧

逍遥行者

2013年7月7日

 

丰富精神上的需要是预防懒惰的途径

——怎样来改造懒汉学生

 

    [教育箴言]

    一个人在童年时代,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就要养成乐于劳动,读书,和别人交往,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精神需要。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预防懒惰的免疫力。积极地培养这些需要,把这些需要当做个人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841页

 

    [教育案例]

    五年级学生斯捷帕的妈妈来到学校,无可奈何地把手一摊说:“我对这孩子真是没法子。他回到家里就把书本一丢,吃完了饭就玩,一玩就玩到晚上。”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

    要挽救这个孩子。我们向他的妈妈建议说:“既然您培养了一个小懒汉,那就请您下决心把他改造过来吧!要强迫他坐下来做两个小时的功课。他会习惯起来的,完成作业会使他感到快乐。不要叱喝,也用不着惩罚,因为您是出于好意,而不是出于恶意。在孩子完成作业之后,可以让他干一两个小时的体力活儿。早晨5点钟就叫他起床,对他说:妈妈给全家做饭,妈妈在劳动;你去准备功课,也是劳动。在这样做时,不要喊叫,一点儿也不要说你的儿子是懒汉。从他开始在早晨5点钟起床,并一直学习到7点钟的第一天起,他就不再是懒汉了,就应该表扬他热爱劳动了。”

    用这种简单的办法改造不了人的例子是没有的。改造懒汉学生的惟一障碍,可能是家长的懒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841-842页

 

    [案例赏析]

    预防和改造学生的懒惰现象是教师和家长经常遇到的教育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解决如何预防懒惰问题必须首先了解懒惰产生的根源。懒惰是游手好闲和虚度光阴的产物,也往往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纵容的结果。而懒惰常常伴随着缺乏自尊心,游手好闲,总在浪费别人创造的财富。

    而消除游手好闲和虚度时光的现象,是预防懒惰的极重要条件。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不应有一事无成的阶段。有的成人专门为孩子制造游手好闲、无事可做的条件,并把这种游手好闲称为“儿童的夏季休息”,这是很荒唐的。休息只应是积极的休息,也就是变更活动的性质。城里闷热时,可以把孩子们送到乡下去,让他们在那里,在田间和草地上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力量。

    节制欲望是预防懒惰的有力手段。要让人们从小就通过亲身的体会懂得“不行”“应当”及“可以”这些概念的实质。要同家长就能在生活上自理。要使人从幼年起就经受一些困难,花费一定的体力和精神力量克服困难。体力与意志力结合在一起发挥,有助于培养热爰劳动、积极能干和意志坚强的人。我们常常倡导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坚强毅志。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未来的成年人,把他想像为成年人,并考虑到,假如孩子把懒惰、懈怠、害怕困难这些毛病带到青年和成年时期,他将怎么生活,那么,懒惰就无法渗透到孩子的心灵里去。使孩子有成年人一样的操心事。也是预防懒惰的有力手段。如果一个人在进入青春早期之前,还未亲身体会到依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来供给自己吃穿是人生最重要的因素,那就不可能真正培养出热爱劳动的品质。

    懒惰,不仅是手脚懒,也是思想懒。当你让别人提供现成的思想,而且不经过任何努力就接受这些思想时,思想上的懒惰就会占据人的心灵。正如不假思索地消费别人用劳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会使人手脚懒惰一样,生吞活剥地接受现成的思想,也会使人产生思想上的懒惰。促使人努力求得知识,就是预防思想上的懒惰。

    预防学生中的懒惰现象,最主要的是丰富学生精神上的需要。此外还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如果家庭中缺乏热爱劳动的气氛,只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预防懒惰,是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解决的极其重要课题之一。

 

 

没有计划,就不会有完全合格的教育工作

——怎样制定教育工作计划

 

    [教育箴言]

    一个教师只要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他就能够成为有才干、有经验的行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671页

 

    [教育箴言]

    做教育工作计划是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没有计划,在我看来,就无法想像会有完全合格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无法想像教育工作的那些我认为难似捉摸的组成部分。

    要做教育工作计划,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标。教育者对于送到他工作室来加工的“大理石料”,应做成什么样的东西,必须心中有数。这一点明确得如何,关系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实质和作计划的必要性的理解。

    你刚刚开始做一年级的工作(有时你们的教育工作是从学前儿童开始的)。你的任务是教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但你必须考虑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直到学生中学毕业,迈出独立劳动的最初步伐,完全长大成人并做母亲或父亲。要对今后10-15年期间必须进行的工作(不仅在学校里,而且毕业以后)订出计划,以使你的学生成为头脑清楚、智力发达、求知欲强、心地高尚、同时又有一双巧手的人。你首先要草拟一个书单,列入属于世界文化宝库的书籍,要让学生在校学习的10年间读完这些书。我们还草拟一个“后备的”书单,列入学生毕业后独立劳动期间应阅读的书籍。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仍是我们的学生,并阅读那些应阅读的书籍呢?关于这一点,写一整本书也是不够的,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然后,你对下面这个问题要进行思考并写成文字:为了成为真正的人.懂得什么是劳动、荣誉、尊严、友谊和对人的关怀,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到进入成年期,应为自己的父母和其他人做些什么。接着,你要制订学生应参加哪些公益劳动的计划,作为公民教育的第一课。同时,我建议你还要写一个书单,列入关于杰出人物的书籍,让青少年以他们预算作为学习的榜样。没有公益劳动,仅阅读这些书籍也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随后,在大体弄清学校培养的人要达到什么目标时,应制订自己做学生工作的整个期间更加具体详细的计划。例如,小学各年级的教师应制订三年计划,九、十年级的班主任应制订本班整个时期的工作计划。在此,我建议要特别关心儿童和少年。九、十岁的儿童和十三四岁的少年在回顾过去时,应看得到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成果。他应知道什么是劳动的茧子、劳动的报酬,什么是疲倦和休息,什么是困难。

    学生受学校教育期间的一般性计划和一个教师做学生工作阶段的较具体计划——这两个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应订出为期较短的具体教育工作计划:这种计划究竟应包括多长时间,可根据各人的情况而定,可计划以订一周的,也可以订一个月的。有人制订整个学季的计划,也很好。但要永远记住,教育工作是生动活泼、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工作,学生也是处在时刻不停的成长过程中。做短期教育工作计划,可经常不断地检查和比较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做天所做的工作。

    计划首先决定于实际生活。当学生刚迈进学校大门时,你并不知道他的个性将怎样发展。个性是在活动、劳动和日常的相互关系中开始形成的。生活本身时时刻刻向你提示怎样做计划,例如要给学生读什么书,吸引学生参加什么劳动,怎样通过谈话促使万尼亚和柯利亚阅读应读的书。

    教育工作计划包括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包括对家长的工作。如果作计划时对各项活动的道德意义和目的性都有深入的思考,这种计划就一定会给教师带来裨益。因此,继承和发扬已取得的成绩,是作计划和进行实际工作都必须具备的特点。可以说,教育的秘诀之一在于经常做同一件事,但又不使学生觉察到他们是在做同一件事。读者可能会想:要是作者指出怎样具体地制订一周或一个月的计划,那就好了。我是有意回避这样做的。因为,传播经验就是传播一种思想,借鉴经验,就是个人根据某种思想进行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830-833页

 

[案例赏析]

在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要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和教育工作计划,而制定教育工作计划主要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中国古代《礼记•中庸》中有句名言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说的就是制定计划的重要性,而制定教育工作计划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育工作不可能有任何刻板公式和现成方法。一切使教师的注意力脱离教育工作本身的东西,任何为了装潢门面的官样文章,都是完全不必要的。在制定教育工作计划时也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苏霍姆林斯基首先强调首先强调制定计划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它关系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实质和作计划的必要性的理解。

对于任教低年级的青年教师来说,要制定教育远景计划(10-15年时间)、近景计划(2-3年时间)、一般性计划或具体计划(1周-1个季度时间)3种。

远景计划要考虑学生在整个中小学成长教育的全过程,要重点准备三个书单:一个必读书单,列入属于世界文化宝库的书籍,让学生在校学习的10年间读完这些书;一个“后备的”书单,列入学生毕业后独立劳动期间应阅读的书籍;还要列一个关于杰出人物书籍的书单,让青少年通过阅读此类书籍树立学习的榜样。此外还要包括培养学生品质和参加公益劳动的内容。通过这3个书单的内容,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多么具体详细,从课内到课外,从扩充知识到培养品格,可见读书对孩子中小学教育阶段的成长是多么重要!至于近景计划和具体计划,都是对远景计划的详细而具体的落实。他还特别强调,制定计划不能脱离教育实际生活,还要包括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对家长的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制定的这3种计划,没有固定成套的模式,而只是对其中的内容作了要求和规定,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至于怎样具体地制订一周或一个月的计划,除了要求继承和发扬已取得的成绩外,那就是教师个人创造性的工作了。

“传播经验就是传播一种思想,借鉴经验,就是个人根据某种思想进行创造。”这也应当成为对我们教育工作的要求。

 

 

您还有很多书吗

——怎样用书籍控制学生的心灵

 

[教育箴言]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向他们推荐适当的书。阅读科学著作逐渐地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上的需求,成为他们享受认识之乐的源泉。我们认为,如果青少年没有迷上科学书籍,如果这个图书专柜里没有他心爱的书籍,那就是我们没有找到通向他们心灵的门径。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686页

 

[教育案例]

我有过一个聪明而又任性的学生,名叫尤拉。尤拉对真理与谬误、诚实与虚伪就像细嫩的芦苇对一丝微风那样敏感。

    有一天,我给思想室(即阅览室)送来了几本描写遥远的异国和自然风光的小书。尤拉看到一本描写海洋深处的漂亮书,高兴极了。他请求读这本书。当我把书给了他时,他激动地问道:“我读完这本,您还给我别的书吗?”

    “当然给。就是每天读一本也行。”我这样回答他。

    可是,我不谨慎地说了大话,因为那时我所有的描写远方国家、海洋深处、热带森林、沉寂的北极区和描写各种奇遇的书籍,是不够他每天读一本的。尤拉刚好过了一天就来还书了,而且请求再借一本新的。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几个星期,书架上使尤拉感兴趣的书不多了。再过一个星期怎么办呢?——终于有一天我不安地想着。这一想法使我失去了平静。因为这个五年级的男学生尤拉根本不可能想到我的书一下子会被他读完的。要是他明白我欺骗了他,那该怎么办呢?问题不仅在于我们的友谊会完蛋,我在这个小小的思想室里将不再看到这孩子充满信任的眼神,不再听到他问我:“您还有很多书吗?”(隔壁是我的图书室,当时很小,我没有让尤拉看,担心他会一下子对我失望起来)。问题还在于我对这个任性学生的心灵会失去影响力,而我相信他具有独特的性格,肯接近那些即使在细枝末节上也能言行一致的人们。

    于是,我从我所在的遥远村落出发,前往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和基辅三个城市。我花费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但回来时是非常愉快的。我吃力地带回来了几大包书,心里嘀咕着,可别碰上尤拉。

过了三年,尤拉念完七年级,毕业了(那时的学校是七年制)。在那三年里,我一直在想,我将把一本什么有趣的书送给他读。我感到,这个学生思考的不仅是他所读书籍的内容,他似乎在通过书籍对读这些书的人作出判断,他爱思索问题,对人要求严格,在那几年里是我的裁判者。他所读过的书的含义越深刻,我们的交谈越有趣,他就对我越接近,交谈的时刻给我带来的快乐也越多。

《苏霍姆林斯基(二)》第828-829页

 

[案例赏析]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指导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他要求孩子们通过读书养成健全高尚的人格,通过读书来扩充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外的知识,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和基础。本案例就是他如何指导学生读书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帕夫雷什中学,他们将阅览室叫做“思想室”,意思是要通过读书引起学生的思考,形成健全完美的人格思想。而且给阅览室起了这样一个名称,也能引起学生很大的阅读兴趣。在思想室内,学校配备了各种书籍,既包括各类文学书籍。也包括满足孩子课外阅读要求的英雄人物与科学书籍。当“思想室”开放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就给学生们介绍几本内容有趣的重点书籍,并向学生们展示他已经记了20多年的读书笔记。他还带领孩子们来到自己的藏书室里,向孩子们推荐书籍阅读。他向他们描绘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的最大的幸福,这就是在精神上跟书籍交往的幸福,一个人安静地得到智力上和审美上的享乐的幸福。(四-683页)这是在这种情况下,尤拉迷上了描写遥远的异国和自然风光的小书。

苏霍姆林斯基还非常注意培养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和爱好。为了满足尤拉一天读一本好书的愿望和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既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自己善意的谎言不被揭穿,保护好他和这个孩子的纯真友谊和对他的信任(因此他不敢把孩子带进隔壁自己的图书室,怕让孩子看到书少而失望),更害怕因此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个孩子的阅读愿望,苏霍姆林斯基竟然花费自己两个月的工资,从遥远村落到三个大城市,吃力地买回来了几大包书。单凭这一点,苏霍姆林斯基就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也足见其教育风格之高尚!

三年来对尤拉的耐心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是一个真正的考验。从那时起,他每年都有几个像尤拉这样聪明好学而又心灵敏感的学生。如果没有书籍,教师是无力影响他们的意志的。由于读书,青少年的兴趣像火一样被点燃起来了。他觉得自己一直处在学生的严格监督之下。要是他把自己在书的世界里的积极活动停止一天,他就会失去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作用。就会成为他们所不需要的人,因为再也不能给他们提供什么。而一个再也不能给学生提供什么的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倒霉的监护人,学生对于这样的人只是尽可能忍受着,但不尊敬。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向教师朋友们建议:要影响学生的头脑。再没有比左右学生的思想更为有力的手段来左右学生的意志了。然而,只有当你在书的世界里享有丰富而充分的生活时,你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只要办法得当,最敏感的、个性最独特的、固执任性的、“好造反的”和桀骜不驯的学生,也能变成读书迷。用书籍和智慧去驯服他们吧!

 

 

集体处理的冲突越少,教育效力就越大

——怎样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

[教育箴言]

童年生活、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对善与恶、好与坏有自己的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为了能够进入这座名叫“童年”的神奇宫殿,你必须变成另一个人,即在某种程度上变为一个孩子。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对学生拥有明智的权威。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823页

[教育案例]

有一天,六年级出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叫尤尔科的学生“无缘无故”地骂他的同桌同学弗拉基米尔“没良心”。我们的少年学生非常懂得这个词的意思。假如尤尔科没有任何根据就提出责备,弗拉基米尔一定会感到自己受了委屈。可是,恰恰相反,他感到良心的责备,觉得自己有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情况原来如此。尤尔科是近视眼,而他的那副眼镜很糟糕,戴眼镜看东西时,物体就像离开了原来的地方。上绘画课时,弗拉基米尔对尤尔科开了一个玩笑:他把颜料放在尤尔科面前,尤尔科刚一低头画画,他就把颜料盒移开了几厘米,使尤尔科用错了颜色。尤尔科发现了这一居心不良的玩笑之后,非常生气,在回家的路上哭起来了。全班同学都听听到了“没良心”这个词,但对于弗拉基米尔所干的勾当谁也不知道。事情过去两天后,我才知道真相,还不是从尤尔科那里得知的,而是弗拉基米尔承认错误时告诉我的。过了三天,尤尔科来找我,请求不要把弗拉基米尔的行为告诉任何人……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803-804页

 

    [案例赏析]

怎样处理学生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体现了一个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当有的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或冲突之后,一般的教师都认为要在调查清楚真相的前提下进行严肃处理,防止孩子之间矛盾扩大或影响班级纪律与管理。但在苏霍姆林斯基来看,却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

首先,要认真考虑到孩子们的隐私,不得随意进行集体讨论。孩子们的家庭中、同学之间可能都有一些不便公开的个人秘密,因此,对于学生之间的矛盾,要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而不能交给集体讨论和公开处理,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深信不疑,在我们这项困难的、有时令人伤脑筋的事业中,必须遵守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则: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理解并处理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就不必安排集体处理。

其次,要采取自我处理矛盾的办法。如果是学生个人之间过错,那就根本不应进行分析、讨论。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三点认识:第一,真正的教育是要使不正常的、该受指责的行为不发生.或尽可能少发生;第二,集体作为教育力量发挥作用和影响个人,并非借助于处理各种各样的过错;第三,集体处理的各种冲突越少,其教育效力就越大。(二-804页)因此,对于学生间的冲突,要善于防微杜渐,息事宁人,不要煽风点火,不要使火星燃成熊熊大火,而要在它刚刚露出苗头时就把它扑灭。

第三,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无冲突的教育。他主张对孩子们实施没有严厉申斥、大发雷霆及强力影响手段的教育,因为这些办法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教师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不能把“成人”社会学的概念和规律搬到儿童世界里来。在儿童教育中,震惊、冲突与发怒,并不是客观必要的。因此,最好不要采用令人震惊的手段,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