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霍姆林斯基谈记忆培养(727)

(2011-02-17 13:05:23)
标签:

苏霍姆林斯基

记忆能力培养

校园

分类: 苏氏阅读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谈记忆培养(727)

第727篇:苏霍姆林斯基谈记忆能力培养

逍遥行者

2011年2月17日

    在加强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记忆的学习内容留在儿童的脑海里了,他们学生的知识才能掌握了。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与研究,建立了一整套教育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力的培养要小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记忆力是学校工作实践中的尖锐问题之一。在儿童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下列现象:有的儿童翻来覆去地背诵课文和定理、公式等内容,就是背不过;有的儿童对知识点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这些现象让老师们十分头痛。苏霍姆林斯基要求儿童记忆力的培养要从时候开始,儿童时期是培养孩子们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在小时候背诵过的知识和熟记的内容,往往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也常常会受益终生。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要做到:一是培养记忆知识的顽强的意志力。“靠自己的努力、靠顽强的意志力获得知识越多,逻辑认知对学生的情感触动得越深入,记得就越牢固,新知识在头脑中就越有条理。” (2-657中)二是结合学生实际和他的年龄特点,应该设法使儿童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来掌握有关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理,而无须专门去熟背和记住。

    2、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对于所学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是记忆力培养中最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在我们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必须熟记的定理、定义、公式、概念等内容,有些教师还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而不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非常注重这一点的,为了防止学生把规则、定律、公式、结论记得烂熟,而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却不会熟练运用,他特别强调:

 

    “牢记(背熟)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大量事实、事物和现象的思考(认识)及理解来进行记忆。不可记忆那种还不理解、不懂得的东西。从思考事实、事物和现象到深刻理解抽象真理(规则、公式、定律、结论),必须通过实践性作业,这就是掌握知识。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教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记忆,即在深入思考事实”、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记忆。……有经验的教师教课时,学生对规则和结论不是通过专门背熟而记住的,因为,不断地理解实例的同时,就把结论逐渐记住了。理解和熟记结合得越好,知识就学得越自觉,学生也就越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2-581中)

 

    3、重视学生的无意记忆

    在小学生的记忆过程中,无意记忆占主要位置。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建立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合理比例关系,来提高儿童的记忆力。苏霍姆林斯基分析说:

 

    “学生从并不要求记住的阅读中会记住许多东西,但这完全是另一种记忆,是无意记忆,同学生有意地去记住教材内容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这种识记建立在兴趣、思考和读书入迷的基础上,认识的情感因素在这里起着很大的作用。看有趣的书籍引起的无意记忆,有助于活跃人的思想。”

 

    是的,我们都有一种认识:凡是在小时非常感兴趣的知识和阅读的书籍,过去几十年之后还记忆犹新。可见,通过无意识记学习到的知识印象是多么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分析到:

 

    “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如果有意记忆以无意记忆为基础,即以阅读和思考为基础,那么,少年学生在学习课本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他知道得越多,他不懂的地方就越多;不懂的地方就越多,他按照教科书学正课就越容易。”

(2-659-660)

    4、科学地安排记忆的时间和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指导儿童们进行记忆,一定要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儿童的记忆特点,科学地指导好学生的记过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认真学习过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心理学理论,特别是人脑及智力开发的理论,并做到活学活用。他认为,在一天的时间内,早上是最佳的记忆时间,他要求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和记忆的内容都要在早上的黄金时间来完成。他还要求,“为了使学生能牢记那些基本的知识,教师必须周密地备课,恰当地分配练习时间。”(四-808)记忆要循序渐进,“如果一个学生想把全部东西都记住,那么他将什么也记不住,甚至连那些必须记忆的东西也会记不住。忽视这一点常常是学校工作中最严重的缺点。”(四-809)要重视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辅导作用,“凡是要识记并保持忘记的东西,都应当通过课外阅读来加以强化。”(四-811)

    5、坚决反对死记硬背

    在指导学生进行记忆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坚决反对死记硬背。他指出:“死记硬背是和谐发展的危险敌人。”(二—336)并认真地分析过死记硬背的危害性,并比喻为:如果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却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这样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被迫地把没有咀嚼的整块食物囫囵吞枣地咽下去,开始他感到胃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来。”:

 

    死记硬背总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尤其不能容忍,它会造成一种幼稚病,造成智力迟钝,妨碍才能和爱好的形成。死记硬背的产物和不良后果之一,就是书呆子气。这实质上把儿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搬用到青少年身上,会引起智力幼稚而又试图掌握严肃的科学资料。这会使知识脱离生活实践,使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很狭窄。”

(2-658中)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记忆能力培养的论述是非常深刻而全面的,只有结合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指导好学生记忆能力培养,才是真正地理解和学习了教育家的理论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