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支教弊端之分析(678)

(2010-12-18 21:32:45)
标签:

教师支教

弊端分析

校园

分类: 学校管理思考

教师支教弊端之分析(678)
第678篇:教师支教弊端之分析

逍遥行者

20101218

近几年来,为解决乡镇之间(或学校之间)由于地域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素质不平衡问题,不少地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到条件较差的偏远学校去支教。还有的将其作为经验进行总结并推广,甚至扩大为督导乡镇教育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但笔者认为,鼓励教师到条件较差或地域偏远的学校进行支教,组织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因情况而异,如果组织不好,会产生许多弊端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加重了支教教师追求名利的思想。本来,造成乡镇或学校之间教师水平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但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鼓励教师支教的政策时,往往在补贴、晋级、评优等方面出台许多诱人的条件,许多条件较好学校的教师被这些优惠的条件所吸引,于是不少教师怀着追求名利的思想加入了支教队伍。他们到了偏远学校从事支教工作后,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二年,但不论时间多长多久,他们心目中都有一种短期行为。再加上支教学校的工作生活条件与原学校相比,一定存在着不少的差距,久而久之,支教教师的工作热情很快就会减退,应付的思想很快就会滋生,这样就不会收到支教的理想效果。

二、造成了支教学校教师之间更大的不平衡。不论支教教师的工作水平如何,上级给予支教教师以优惠的物质条件,必然会造成与原学校教师之间的不平衡。同条件较差的原学校教师相比,最辛苦的还是他们。他们长年累月地工作在偏远学校,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理想,他们大多都在偏远学校工作一生。而支教教师到他们学校里去工作一年半载,即使能承担繁重的教学与教研任务,能以身作则干好各项工作,但原定的优厚的物质条件,必然会造成与原学校教师之间待遇、心理诸方面的不平衡。这样会不利于支教学校工作的开展。

     三、不利于原学校对教师的管理。

    支教教师到偏远学校进行支教工作后,他们的个人工资关系等仍保留在原单位,支教学校对他们没有管理权。长期下去,会让他们在心理中造成一种特权。在主管部门承诺对支教教师的优厚的条件时,必然也会对他们到支教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提出一些具体的目标,但如果支教工作结束后,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支教教师的工作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是由支教学校来处理,还是由原学校来执行相关规定?必然会带来一些麻烦。

    鉴于此,教育部门在组织支教工作时应当慎重考虑,周密安排,不可流于形式,造成一些后患问题。当然,笔者并非一味来否定支教工作,许多优秀的支教教师响应上级要求,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学校去辛勤工作,为改变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特别是近年来,网络媒体上经常报道一些自愿舍弃优厚的工作条件,自愿到偏远落实山区或农村长年进行支教的教师,他们为改变这些落后地区的教育现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学习和发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