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日记19)
2005年1月7日
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来自于一个美丽动人的古希腊神话传说:
传说在塞浦路斯岛上有一位擅长雕塑的年轻国王,他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希望倾注在自己雕刻的一个美丽的少女塑像身上,并产生了无限的爱怜之情。他的真诚的爱心感动了爱神,便赋予少女塑像以生命,并与国王结为伉俪,终成眷属。为个故事反映了“强烈的期待”、“真诚的愿望”和“炽烈的爱慕”所产生的结果。这种现象在教育工作中常常也有生动的体现。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他的助手雅各布森将这一美丽的传说引入了教学领域。他们曾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有趣实验。他们先对六个年级各三个班,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名单作为“最佳发展前途者”悄悄交给校长,并预言这些学生将来肯定会出类拔萃。8个月后,罗氏重返该校验证他的实验结果,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经统计对比,当初列入名单的学生智力发展果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一些真是出类拔萃了。校长钦佩并称赞心理学家慧眼独具,而罗氏却直摇头,原来这些“最具发展前途者”并非心理学家所精心筛选,只是他随机圈定的。
罗氏据此提出了期望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论,这就是在教育学中产生巨大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其实质就是“爱、期望、信任”效应,即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与学生相处心理各谐融洽,充分信任学生,并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各种时机,在对学生的注意、赞扬和批评中,始终表现出积极支持的倾向,从而最终使期望变成现实。
罗森塔尔效应证明了:热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赏识是促进学生向上的巨大动力。良好的期待,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亲切的关怀,热情的帮助,耐心的指导,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表情、态度和语调中感受到亲切,受到鼓励。这样就在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种良好的效应:学生更加信赖老师,亲近老师,喜欢老师的课程,因而萌发了学好的愿望,增强了好学的信心,继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
罗森塔尔效应同我们今天倡导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相通的。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十分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应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课改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