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篇:苏霍姆林斯基谈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逍遥行者
2005年1月2日
后进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教育改革有逐步深入,许多有志的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重视抓好了这项工作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尤其目前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其核心的理念,更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在他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十分重视对各方面有困难的、后进学生的转化与教育工作。他在教育工作中,十分肯定地承认,对待“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17)。他从来不把在各方面有缺陷的学生称为“差生”,而是根据不同情况和具体实际称他们为“后进生”、“学习困难生”、“头脑迟钝的学生”等。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100条内容中,专门论述这方面经验的就有5条,在全书中提到了转化教育过的后进生就有数十人之多。苏霍姆林斯基对待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十分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他对“后进生”各方面的情况总是进行具体分析
每位后进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和家庭背景,在每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之后,他总是对班内的后进生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通常做的工作就是进行个别谈话和做家访工作,尽快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摸清学生后进的原因,便于对症下药地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经过了解和分析,(318)原因一“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319)原因之二是“没有学会思考”(326)这样就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他对“学习困难生”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和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对待学生总是倾注了无限的爱心,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506)他从不轻易地给一个学生下“不可救药”的结论,想方设法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转化。即便是对有些个别教师已断定没有任何教育指望的学生,他也会用百位的热情来转化和教育他,让他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他在帕夫雷什中学近30年的校长工作期间,曾转化了107名原来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儿童,后来都成了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其中有13人还受到了高等教育。他用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实践了自己的教育观点。
三、他总是采取有效的办法来促进“学习困难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的关键是办法和措施,在一个后进生教育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其他正常学生的好几倍。尽管如此,苏霍姆林斯基还是耐心地做好了这项工作。
“最有效的办法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并让他们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疑问来问老师。”(18)“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50)他十分重视阅读在学生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苏霍姆林斯基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他的一点点闪光点开始,培养学生在各方面的兴趣,尽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三是充分发挥其他教师和家庭教育的作用,长期跟踪培养和个别指导,也是他常用的教育方法。
对待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教师首先要充满无限的爱心,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最典型和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其次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上引文出自《给教师的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