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齐读弊大于利

(2008-10-31 08:25:02)
标签:

课堂齐读

弊大于利

分类: 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齐读弊大于利

 

课堂齐读弊大于利(教育日记394)

2008年10月31日

    多年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上,经常见到课堂齐读现象。有些语文教师喜欢让学生齐读、齐背课文,特别是在有些公开课上,教师一声喊,学生高声齐读起来,讲课的老师满足于学生齐读课文时声音高昂宏亮和整齐划一,如果学生声音读得不够高或不够整齐,往往还重复齐读好几遍。评课的教师有时也认为,课堂齐读好了,说明学生训练有素,阅读能力强。果真如此吗?其实,笔者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语文课堂齐读弊大于利,原因有三:

    1、课堂集体齐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集体齐读的基本要求就是全班学生阅读时整齐一致。但学生的语文水平高低不同,特别是学生的阅读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在学生接受新的课文和阅读材料时,其中的字音词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把握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不尽一致,因此他们的阅读速度也有快慢之分。如果强求阅读时的整齐一致,忽视一部分基础特别好或较差的学生,必然会导致许多滥竽充数者,不利于学生阅读个性的发挥,他们的阅读水平也不能得到应有的长进。

    2、课堂齐读不能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自古至今,学者一直倡导读书要边读边思,读书只有积极思考,才能悟出文章的内蕴,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学生在齐读时,一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整齐”上,他们考虑的是阅读的速度、音量等,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却想得很少。因此,在学生齐读之后让学生立即回答问题是不能答出的,他们需要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因而集体齐读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课堂齐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读书是一个综合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读书时要求学生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只有学生在自主、自由阅读过程中才能做到,学生自己划线、加注,查阅工具书,甚至相互讨论交流,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学习才能有真正的收获。而集体齐读大大限制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实,早在7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在其名作《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说过:“我决不教小朋友像和尚念经一样,把各科课文齐声合唱。这样唱的时候,完全失掉语言之自然,只成为发声部分的机械运动,与理解万岁感受很少关系。既然与理解和感受很少关系,那末,随口唱熟一些文句又有什么意义?”明确指出了课堂齐读的弊端。当然,笔者并不是完全否认集体齐读的作用,适当的齐读对培养学生的集体阅读观念还是必要的,但齐读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分强调齐读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