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詹森效应对学生应试指导的启示

(2008-10-07 19:25:26)
标签:

詹森效应

学生应试指导

分类: 学校管理思考

詹森效应对学生应试指导的启示(教育日记381)

2008年10月7日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与之相近的还有一种心理现象叫做“穿针心理”。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越是集中注意力,越是瞄准目标,线却越是难以进入那小小的针眼。也就是说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目的颤抖”,俗称“穿针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名列前茅的学生在高考中屡屡失利,有些实力相当强的运动员却在赛场上发挥异常、饮恨败北等等。细细听来,“实力雄厚”与“赛场失误”之间的惟一解释只能是心理素质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而造成。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众星捧月,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之赛场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面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的心理加剧,心理包袱过重,如此强烈的心理得失困扰自己,怎么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呢!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在学校教学中,特别是学生在参加大型考试中,也经常会遇到詹森效应,即由于压力过大等原因,学生到了考场上一败涂地,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然而缺少鼓励,使得孩子压力过重,导致考试落榜或失利。

    那么,如何使学生避免这种詹森效应?

    一、要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许多考试焦虑、紧张的学生经常对自己或对别人说:“我在重要考试中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我在重要的考试中失败,我就会没有价值,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考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些观点纵然能增强他们考好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在平时就应当注意矫正学生这些不正确的想法,使他们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考试的好习惯,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二、要注意加强综合训练,提高应考策略。平时小考考察的常常是基础知识,而大考往往着眼于前后知识乃至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需要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理解和灵活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应对综合问题的策略。此外,还需要对以往大考表现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三、要让学生保持平常心。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期望过高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所以他们应当调整过高的期望。我们应当明白,其实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而不仅仅是“你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等诸如此类的话。除此之外,家长和老师还应以平常心态去对待正式考试,否则势必增加考生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考不好,会对不起家长和老师。要让学生平心静气地走出狭隘的患得患失的阴影,不贪求成功,只求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赛场是高层次高水平的较量,同时也往往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树立自信心,一份耕耘必定有一份收获。最终定会交付满意的答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