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上,她从光环围绕的演员成功地过渡到著名制片人,那是国为她崇尚坚持到底;
   
工作中,她不仅精明能干,还是值得演职人员信赖的好朋友,那是因为她细致认真;
   
家人眼里,她不仅是一个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女人,还是一位可以鼎立支持丈夫的妻子,是一们尽职尽责的母亲,那是因为她找到了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
制片人篇
   
玫:我们都知道您是作为一个行业的制片人,但是外界对制片人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您能不能把制片人的定义给我们讲一下,什么是制片?他们都做哪些工作?
   
邓:制片人应该说这几年人人都皆知了,在十年前,大家好像对制片人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这十年才有了一个准确的认定。为什么呢?应该说中国影视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社会,官方的很少,大量都是外界的。再有一个是从资金到运作到整个生产,包括剧目的都需要有一个人来统管,那么制片人呢?简单的说就就是管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管钱的。
   
在大家概念里认为制片人就是管钱的,但实际上他是从这个项目的开始,到把作品完成的整个流程的总负责。他会选择什么样的剧目,选择什么样一个班子,请什么样导演。导演根据对艺术的把握再请所需要的演员。制片跟导演可以说是一种父母亲的关系,导演管理的重点是片子的艺术性和拍摄技术上一些东西的把握。制片人是整部片子运作,生产。现在一些大中院校都有了管理系,十几年前大家都是摸索着干,而且那个时候投资小,风险低,责任相对也小。现在,对于制片人来说,责任重大,因为他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玫:像这个专业,它要学多少年?
   
邓:一般管理系还是四年,但是现在管理学的东西跟实际操作的还有很大的区别。现在从艺术欣赏到经营管理,还有什么传播学等等,这些他都学,但实际上并没有系统地教你怎么去做个一个成功的制片人。所以很多东西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去运作,去操作。
   
制片人需要一个综合素质和能力呢,包括运作能力、人事管理能力、剧组管理能力、资金运作能力,再有一点就是实际操作能力。
   
玫:我们这期杂志出版后,也许会有好多人想找您学习作为一名制片人的成功经验,你会开一这样的一个班或讲座吗?
   
邓:不会!第一我还没有这个能力,第二个呢,我觉得制片人在实际实践当中还会好一点,如果只谈纸面上的东西,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玫:您到院校讲过关于这些经验的课么?
   
邓:没有,我也不太会讲,也没有那个口才。我就是从实践中慢慢走过来的。学,只能学到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比如对影片的欣赏,对各种文学作品的认知,这些东西是学的。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尤其是制片这个行业,我觉得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一个人的悟性。
   
玫:制片人需要有什么样的眼光才能从众多的剧本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剧本来制作?
   
邓:现在每天都会有一万多部参差不齐的片子出现,我们其实经常在考虑这个问题:当大家都去做某一类题材的时候,在它播出前就可能会出现五千部同类型的片子。你怎样在这类题材里表现出一些特有的东西,这是我们在做剧目前必须面对的。
   
作为一个制作公司或是制作人,题材选得好与不好,对一个项目的成败都是致命的。所以,我们会通过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别人在拍什么?这个市场喜欢什么?观众喜欢什么?拍完的片子与上映的东西会不会雷同?广播总局现在改备案制以后,把所有的剧目都推向了市场化。这样大家对题材的把握都会有所提高,这也训练了我们对市场的敏锐度。所以我们现在抓的剧目肯定都是有特色,有独特性,不能太常规的作品。但是我们在剧里表达的感情要是大众的,因为电视剧就是大众的。
   
玫:您挑的这么多本子中,最欣赏哪一部?
   
邓:我从演员到真正做制片,包括我们自己投资的,还有一些是别人投资,我们来生产运作的应该有二十几部吧。如果让我选出最好的?这个很难说!因为每个题材都有它的闪光点。
   
玫:您比较欣赏哪方面的东西?
   
邓:一个作品的好与坏,我主要看它是否有生命力?比如一些名著,它是经过了世人或者是大众对它的一种认可、认知,一般情况下它不会有太大的闪失。再加上我们喜欢做一点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这样做出来就比较有可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