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新衣,戴新帽,放鞭炮,吃糖果,吃饺子.....”年前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了这首儿歌,妈妈又给添了一句“挣压岁钱”,儿子好奇地问我,“妈妈,什么是压岁钱?”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儿子今年已经四周岁了,拿了四年的压岁钱了,可他依然不懂什么是压岁钱,也难怪,三四岁的孩子对钱真的是没什么概念的。
春节年年过,年年都有压岁包。“压岁钱”从何而来?传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http://s9/middle/4ddfdf3fg9c140820cee8&690
说到压岁钱,真的很是让人纠结的一件事情。压岁钱原本是包含了长辈对小辈的爱和希望的。可如今,压岁钱多少已经变味了。变的不那么美好了,这其中除了美好还包含了一些无奈!
美好:
每到过年,儿子的压岁钱都会超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姨姨舅舅,姑姑叔叔......家里亲戚多,所以孩子收到的红包每年都不少,这个五百那个一千,最后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其中爷爷每年给的红包都会很大,而且每次都会嘱咐我给孩子把钱压在枕头下,我也每次都照做,这是爷爷对孩子的爱!今年,孩子姥爷也在年三十开车去了弟弟妹妹家,是专门给小的们送红包。呵,多幸福的三个宝贝!还有我自己的奶奶姥姥,我自己的姨姨舅舅们也都会给孩子包个红包,这其中的爱都是满满的。
无奈:
除了美好,压岁钱也在不断变味,因为它毕竟跟钱有关,跟礼尚往来有关,中国人向来又都好面子,所以在压岁钱这个问题上也就生出了不少的其他问题。
1、钱的多少
每到过年,长辈们就会忆苦思甜,说他们小时候只有几毛钱的压岁钱,可现在经济发展了,压岁钱也水涨船高了。但亲戚之间毕竟经济状况不同,有的多有的少,再者亲戚之间也有个远近亲疏,可能同样的一个亲戚,给不同的孩子也会有一个不同的标准,比如,昨天我带孩子走亲戚的这家,给我孩子跟给我其他表弟们孩子的红包就不一样,当然是给我家孩子的多,其他亲戚坐在一起就会议论纷纷,钱的背后总会节外生枝,生出太多的家长里短,让人头疼。其实,这是人之常情,就像喔给自己亲戚家的孩子肯定不会人人都一样,有的肯定会很多,而有的也会很少,这背后确实就是亲戚们之间的亲疏远近的程度不同。说实话,这真的让人很是无奈。
2、你来我往
除了钱的多少会让人纠结,更让人纠结的是“你来我往”,这个你来我往是这样的,如果我给了人家孩子200,人家也会回过来给我孩子200,大家几乎都是这样的,这样的你来我往让人觉得无奈,可妈妈却说,就是这回事。所谓的这回事,其实就是中国人的“礼尚往来”吧!我们能做的就是把钱在很多人中间交换一下,当然这些交换孩子是不懂的,他们只管收红包就可以了!真正让压岁钱变了味的可能就是大人,就是这个社会的现实吧!
也没专门去算孩子今年收了多少压岁钱,每年都想着给孩子立个专门的账户,把他的压岁钱都存起来,将来等他长大了告诉他,这些都是爱他的人给他的爱和希望,让他学会节约学会感恩,可俺这个懒妈一过年就把这事给耽搁了,最后基本就把这笔钱给据为己有了。呵,妈妈觉得钱的多少不是问题,关键是亲人们给予彼此的祝福和希望是最重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