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本该是象征着喜庆,轻松,快乐的节日,可这两年的过年,我却从心里开始抵触,甚至有些害怕过年,这种情绪从年前很早时候就开始了,要说原因,只能怪这一直延续下来的风俗和传统了。
准确地说,这种抵触是从结婚以后开始的,在我们这里,所有结婚的新人,在刚结完婚的当年春节,要去走所有的亲戚,走亲戚时,总要带上一些东西,比如烟酒,饮料,牛奶,水果之类的,当然到了亲戚家,人家也不会把东西都留下,总是象征性地留一部分,然后要留两位新人在家吃饭,现在一般都定在饭店吃,多多少少总会叫一些其他的亲朋好友,可能一桌也可能是两桌,当然,如果人家家里有小一些的孩子的话,还要给压岁钱,至于给多给少,就不确定了,如果是平常走的近的,给的也多一些,如果是平常很一般的,也就少一些了。这样的走亲戚一般从正月初三就开始了,到什么时候能走完,就要看家里的亲戚多少了。如果多的话,有的要走到正月十五以后了,通常是男方、女方的亲戚统统走一遍,日子实在走不完的话,通常会一天排三家,早上、中午、晚上各去一家,也就是吃三家的饭。想想,正月里走亲戚的饭,有谁能有食欲呢,所谓的走亲戚也就象赶场一样的忙!
从结婚后的第二年开始,每到正月里,就要拿上东西开始继续走亲戚,年年都如此,你去我家,我去他家,大家就这么互相走来走去,东西拿来拿去,压岁钱给来给去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头!
我和老公的亲戚比较多,尤其是我家的,姨姨舅舅,叔叔伯伯,奶奶姥姥。结婚后的第一个正月,我们批发了牛奶、酒,一家一家的走,有时候一天就是三家,早上刚刚放下这家的筷子,马上就要到另一家,以至于看到饭就发愁,我还好些,老公可就惨了,家家都要劝酒,推都推不掉。。。。。
从第二年开始,虽然不像第一年那么隆重了,(因为第一年还涉及到一个新人认亲戚认门的问题,)可依然要家家走,一般都只拿东西,不在人家吃饭,虽然人家也会极力挽留,可我们会以各种借口推掉地!就这样一家一家走。。。。。
我年年要念叨,年年要发愁,亲戚近一些还好说,如果远了呢?平常走的本来就近的还好说,可是平常本来就不是经常走动的呢?家里孩子少一些的还好说,可是如果家里孩子很多的呢?这是什么样的风俗呢,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难道不走不行吗?就算走一走或者不走,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不结婚的不需要走,结婚为什么就一定要走呢?只是金钱上的一些花费没什么,光是时间上,精力上,就真的让人实在吃不消呀!比如,今年,从初三开始,我和老公就开始了走亲戚,出发前,我们买了十箱奶,两箱酒,几条烟!还准备好了面额不等的新钱,有五十,有一百。就像完成任务一样的,一家一份,去到人家家里,稍微坐一下,没等人家给泡茶,赶紧就走,就这种进度还一直走到初五才走完,这两天,我和老公都好累,孩子也被我们拖得有
些不舒服了!尤其是老公,他家的亲戚不多,光是我家这边的亲戚就够多,说实话,实在是为难他了!
妈妈说,以前的人就留下了这样的传统,别人拿东西来你家,你如果不去人家家里,又说不过去,可能有的还会闹闲话!现在的这个时代有谁愿意这样呢?
至少我是一点都不愿意这样的,说实话,我真的很不喜欢这样的传统,这样的风俗,它让人实在吃不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