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希伯来的家庭教育

(2007-07-24 08:55:00)
 在流放时期之前的希伯来,没有学校,主要由部落和家庭来关心教育。在希伯来人看来,国家的兴旺以众多幸福的家庭为基础,而子女受到良好教育方能保证父母的幸福,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便是父母的苦恼。《圣经"箴言》上说:“聪明的儿子造成愉快的父亲,愚蠢的儿子乃是母亲的负担”,“正直公道的父亲将会欢快异常,而生育聪明儿子的父亲将以其子为乐。”教导子女既被视作父权,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父职。而且家教固然要由父亲负责,母亲也不该推诿。《圣经"申命记》说:“你们惟应自加检点,精神勤奋,不使眼睛所看到的东西遗忘,不使他们在你们生存的年岁里离去;你们应把这些教给你们儿孙”,“你们应把这些教言勤恳地传给子女,并和他们谈论这些教言,当你们在房里静坐的时候,当你们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当你们在床上躺卧的时候和起床的时候”。经典还说:“当儿子向你们问道‘所谓上帝训诫你的圣书、法律、裁判等等,究竟何所指’时,父母应当给予解释回答。父母并须擅长并乐于随时准备向子女反复讲述上帝的伟大教言”。著名的拉比们也强调父母的教育职务,说:“忽视教诲子女就等于埋葬子女”。
    摩西带领希伯来各部落出埃及定居巴勒斯坦以后,希伯来社会逐渐由游牧文化进入农业文化。这时期家庭组织形成,属于父权制。父亲为一家之主,拥有绝对的权威。当时学校还未出现,家庭成为教育青年一代的主要场所,父亲理所当然地承担教育儿童的职责。《圣经"申命记》上这样说:“这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所吩咐教训你们的戒命、律例、典章,是你们在所要过去的伟业的地上、遵行好你和你子子孙孙、一生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守他的一切律例、诫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长久。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出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数及其增多、正如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应许你的。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唯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我近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还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诫门上。” 
    父母担负的主要责任是培养孩子,使他们作为以色列这个群体的成员去生活。其目标是要把他们锤炼成延绵不断的链条中牢不可破的环节,从而使先辈们留下来的宗教遗产得以完好无损地传给后代。要实现这一理想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要把《托拉》的知识灌输给他们。“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这条律令被看得很重,并被包括在每天早晚的祷告词中。关于这一责任的重要性在《塔木德》中曾多出提及。“用《托拉》抚养孩子的人能享用今世的果实,同时把资本留到来世”、“有儿攻读《托拉》者恰似永生”、“凡教授儿子《托拉》者《圣经》使其得到它,恰如从西奈山得到它一般” 
    希伯来的经典也论述子女应敬谨地接受父母的教育。《圣经"箴言》上说:“孩子们,要谛听父亲的教导,不要破坏母亲教给你的法规”,又说:“静听父亲的教诲,并且注意理解他”,“聪明的儿子倾听父亲的教诲”。因为这些教诲所包含的知识绝不能通过生理遗传来取得,也不像遗产一样通过继承而获得,而是必须依靠艰苦学习才能掌握的。显然,学习愈努力,信仰愈虔诚。为了督促子弟学习,父亲是可以采取各种手段的,可以打罚惩戒,也应该了解子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博取子弟的热爱。
    婴儿自出生之日起实际就进入了接受家庭教育的程序,先知以赛亚曾说过,婴儿从断乳开始就应该接受教育,哲学家斐罗甚至断言,襁褓中的婴儿已经能感受到上帝的灵气。这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主要涉及的是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儿童最初接受的是母亲的基本道德教育。《圣经"箴言》称:“我儿,要听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  。男孩子长大后,父亲便开始向他传授有关民族传说、宗教信仰和祖先训诫等方面的知识和某种职业技能。父亲常常要把自己的一技之长传授给儿子,以保证他将来成家立业,不致成为社会的累赘,犹太谚语“不授子业,纵子成贼”正是此意。当时的教育方法不正规,家庭教育主要以生活训练为主,通过实践达到教育目的。孩童幼时以游戏为教育手段,稍大一点便积极参加劳动和使用武器。在父亲和部落中亲属们的指导下,男孩子学会一切必要的本领。由于那些法律学家和权威学者们自己也往往从事某一行业,所以艺术、手艺和手工劳动便起到教育每个孩子的作用。一些男孩通过与其父兄一起劳动而受到训练。
    希伯来的家庭教育以陶冶宗教的思想感情为其首要目标。家庭教育不仅对儿童进行道德和某些职业方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儿童进行宗教神学的灌输,以培养宗教信仰为最重要的目标。这种以培养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的教育,由父母言传身教,传于子女。正是这种浸沉着浓郁宗教气氛的家庭教育,使得每个犹太人家庭都是一个个牢不可破的堡垒,正是这种把一切统摄在笃信上帝、充当上帝的子女的教育之下,使得犹太人尽管以后散居各地、被掳往异乡,仍能继续生存、发展,保持其传统习惯、宗教信仰。出埃及时耶和华就吩咐摩西:“要叫你将我向埃及人所作的事,和在他们中间所行的神迹,传与你儿子和你孙子的耳中,好叫他们知道我是耶和华。”
    虽然古代希伯来家长一般都懂得一些文字和书法,但教育儿子的方式却基本是口授,是耳提面命的庭训。儿子跟着父亲诵读,不断提出问题并回答父亲的提问。父亲则尽可能严格地要求儿子,有时甚至会采用体罚和暴力手段。类似中国的“教不严,父之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