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民粹主义”的死循环
(2025-10-14 12:00:00)分类: 国际 |
赤字-民粹主义死循环
2025-09-29 (文/涂颀)
英国《经济学人》发文:一场名为“赤字-民粹主义死循环”的危机,正将西方拖入治理泥潭。
回溯死循环的起点,连环经济冲击是导火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多国为刺激经济复苏推迟财政紧缩,选择借债度日;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大规模纾困政策进一步推高债务规模,如今多数富裕国家公共债务已超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
能源价格飙升引发的通胀与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组合拳,让债务压力陡增,比如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十年前的不足1%升至3.5%,偿债成本吞噬着越来越多的税收收入。
更棘手的是,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大肆发债,吸引全球资本流向美债,其他国家只能通过提高债券收益率争夺投资者,形成“债务负担越重、融资成本越高”的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经济困局本需财政紧缩破局,却为民粹主义崛起埋下伏笔。
政治现实让主流政府陷入两难:不削减开支,债务风险将触发市场恐慌;推行紧缩政策,又会直接损害民众利益。
研究后发现,公共服务削减最严重的地区,极右翼政党得票率更高。哈佛学者斯坦切娃提出所谓“零和心态”:当民众感受到公共服务缩水、生活成本上升,移民、福利等议题便成为民粹政党煽动不满的工具。西欧民粹主义呈波浪式扩散,而且与财政紧缩期相吻合。
民粹政党上台后的政策,又将这个死循环推向更深的深渊。为迎合选民,民粹势力往往许下“提高养老金、增加家庭福利、减税”的承诺。这种“高支出、低收入”的政策组合,在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无异于饮鸩止渴。至此,“赤字压力-紧缩政策-民众不满-民粹上台-赤字恶化”的闭环正式形成。
面对困局,西方尝试的应对之策尽显乏力。赤字-民粹主义死循环的蔓延,本质是西方治理模式“重短期民意、轻长期规划”,“重资本利益、轻民生福祉”的系统性失灵。
破解死循环的关键,在于跳出“非紧缩即赤字”的二元思维,在保障民生与稳定财政间找到可持续路径。
然而,对深陷困局的西方而言,这仍是一道难以解开的治理难题。
前一篇:《马可·波罗游记》·第四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