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AI学习行为相似
(2025-10-13 12:00:00)分类: 军事与科技 |
生物与AI学习行为存在相似性
2025-10-02
据埃菲社9月25日报道,小鼠和人工智能(AI)都具备合作能力,而一项研究进一步发现,两者在学习通过协作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模式上存在相似之处。
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牵头的一项研究,识别了合作行为背后共通的神经机制,无论是在生物大脑还是AI系统中都存在。
研究指出,生物大脑与人工神经网络在协调行动时,会发展出相似的行为策略和神经表征,“这表明存在着超越生物与技术界限的根本性合作原则”。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行为实验:让成对的小鼠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间隔内(最终达到0.75秒)协调行动以获取奖励,同时记录其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活性。
随后,他们利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创建了AI智能体,并在虚拟环境中对它们进行了类似的合作任务训练。这种并行研究方式使得直接比较生物系统与AI系统如何学习合作行为成为可能。
小鼠学会了协调行动以获取共同奖励,并发展出三种策略:靠近同伴所在的摄像头一侧、等待同伴抵达后再用鼻尖触碰设备,以及在决策前进行互动。
随着小鼠合作熟练度的提高,这些行为在训练过程中显著增加。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编码了这些合作行为与决策过程,合作表现更优的小鼠对其同伴信息具有更强的神经表征。当研究人员抑制前扣带皮层活动后,合作行为大幅减少,这表明“该脑区对协调行为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AI智能体发展出了“与小鼠惊人相似的策略,包括等待行为和精准的动作协调”。
与小鼠实验类似,当选择性中断AI系统中与合作相关的特定人工神经元时,合作性能也急剧下降。
无论是生物大脑还是人工网络,都形成了能增强对合作刺激反应的功能集群,并且随着协调能力提升,与同伴相关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洪伟哲(音)指出:“研究团队发现了小鼠与AI智能体学习合作的方式存在惊人的相似性。”
他强调,这两个系统独立发展出了相似的行为策略和神经表征,“这表明在生物智能与AI的边界之下,存在着支撑合作行为的根本性计算原理”。
这位研究人员总结道,通过研究生物大脑与AI系统如何学会协同工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同时打造出更具协作能力的AI”。
前一篇:《马可·波罗游记》·第三卷·8
后一篇:《马可·波罗游记》·第四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