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领域美国“困在20世纪”
(2025-10-08 12:00:00)分类: 国际 |
清洁能源领域美国“困在20世纪”
2025-09-25
美国《新闻周刊》9月26日刊发《中国拥抱清洁能源,美国却困在20世纪》:
近些年来,规模庞大的电动汽车工厂、高耸的风力发电机与广阔的光伏阵列,是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清洁技术领域占据全球绝对领先地位的标志。
若用一场NBA比赛来形容中美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差距,现在已到第四节,美国队落后30分。
特朗普一边高谈“美国能源主导地位”,一边扶持濒临崩溃的煤炭市场、增加油气开采;中国则展现出在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行动与成果。
中国既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为清洁能源创造需求,稳步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供应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降低清洁技术产品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
这种‘秘诀’——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在美国完全不存在。
政策随政党轮替剧烈摇摆
美国的能源政策始终随着政党轮替而剧烈摇摆。
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旨在提振电动汽车与清洁能源需求,构建本土供应链,以便更好地与中国产品竞争。
但如今,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终止了拜登政府的政策;还对清洁能源发起范围更广的打击:禁止在公共土地上开展可再生能源项目。
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退缩,与中国在这一快速增长领域的大力推进,将对全球能源前景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产生重大影响。
失去清洁能源投资先机
特朗普政府政策反映了美国在综合能源需求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去年风能、太阳能和电池储能仅占美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的约3%。
国际能源署指出,今年全球将有总计约2.2万亿美元投入“可再生能源、核能、电网、储能、低排放燃料、能效提升及电气化”领域,是投入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两倍。
清洁能源投资已开始从美国转移:今年上半年全球新增清洁能源投资达创纪录的386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10%;而“美国的新增可再生能源投资降幅最大”【投资额减少205亿美元,较前六个月下降逾三分之一】。
能源议题被贴党争标签
新书《太阳升起来了》阐述了太阳能快速发展与成本暴跌带来的影响。
美国发明了太阳能技术,如今却将太阳能的未来让给中国,转而回归化石燃料。
去年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增长60%
中国在抓住太阳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大举占领政治高地”。
随着美国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中国很可能在未来主导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束缚美国手脚的是,能源政策被高度党派化、政治化了。
化石燃料产生的能源被视为保守派能源,风力发电机产生的能源则被贴上自由派标签。
能源政策已成为两党各自选民基础的核心议题,造成政策不稳定性。
每四年政策就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这对美国的投资环境是毁灭性的。
无法消除产业投资中的意识形态分歧,就无法实现国家现代化。
前一篇:《马可·波罗游记》·第三卷·3
后一篇:《马可·波罗游记》·第三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