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外就是“没想到”

(2025-07-23 12:00:00)
分类: 个人与原创
意外就是“没想到”

其前提是有意,有意內才有意外。
“没想到”的前提是想了,只是想得不对【没想于没想到是不同的】就是主客观有较大差距。
以为不会发生,但确实发生了;
以为会这样,但现实是那样
如果没有框框,想都没想,就不能叫意外。
就是说,出乎预料,要先有预料

“没想到”的反义词:意料之中、料事如神、尽在掌控【想不到·没想到】
意外或意內,差距不在内外,而在这个“意”。
它像个数据库,存储信息少的,见什么都新鲜,总是意外。
存储信息多的,总是波澜不惊,定力十足。
严格地讲,没想到属于意內,但暂时成了意外;想不到属于地地道道的意外,永远不会转换成意內。
“没想到”指应该想到的东西。
没想到,因人而异,有的不是没想到,而是根本就想不到。
世上的确有近乎于神的天才,比如诸葛亮。但他也有走神儿、失算的时候。

“没想到”的,后来又想到了,应该是一种醒悟,一种在内心对过去的矫正
一是当场就意识到的,叫作惊讶(恍然)
二是后来才意识到的,叫作醒悟(豁然)
如果始终都没意识到,叫作麻木(木然)想不到不算没想到。

因为现在想到了,才发现了原本的“没想到”
“没想到”,可以是实时的惊讶,也可以是后来的反思。
不论恍然,还是豁然,都透着自我完善的张力。
不同的是,恍然来去匆匆,未必大悟;豁然回味悠长,往往开朗。
难怪人们排斥即兴,渴望顿悟。
同是“没想到”,层次各不同。
一事当前,除“不出所料”外,还有三种状况:
1.表示意外和惊讶,缺乏见识,或预料不准
2.当时没在意,后来又想起,重新记起……
3.当时这样想,后来那样想。重新思考……
这就是“没想到”的三种可能。
当然,也有直到后来也没有意识到,“没想到”成了“想不到”。
还有一些“没想到”的实现跨度很大,比如年轻时的事情,年老时才有所悟,来得迟缓,却刻骨铭心。
“没想到”应该不是智力问题,似与情感关系更密。如是智力问题,就不是“没想到”,而是“想不到”。
比如,细腻者会收获很多“没想到”,皱着眉头一直进步;粗犷点的,会错过很多“没想到”,浑然不觉,活得自信。
与“没想到”无缘的,大致有二:
1.人家就是周全,历来滴水不漏,这种人不多,可遇不可求。
2.虽然遭遇了“没想到”,但仍固执原见,以为幸亏没想到;或者欺骗自己,扼杀了悔意。
对于常人,经常遭遇“没想到”是个好事,说明是在经常反省自己,收拾的“没想到”越多,就会离周全越近。人应该时常静心回望,只有想到了,才能收获“没想到”。
理想的状态是:看似粗犷,实则细腻,即粗中有细。看似果敢,从不回顾,实际上人家后面长着眼睛。他的“没想到”,只是别人不知道,自己却一清二楚。他们实际上很注意修正自己,以至于遭遇的“没想到”真就越来越少。为人做事日益周全,几乎从不走眼或疏忽,把人做得出神入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