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芯片技术豁免,美方犯了三个错
(2025-07-04 12:00:00)分类: 军事与科技 |
陈经:取消芯片技术豁免,美方犯了三个错
2025-06/24环球时报 作者:陈经
有消息称,美国商务部出口管制部门已通知全球主要半导体制造商,计划撤销这些公司在中国大陆使用美国技术的全面豁免权,包括将美国芯片制造设备运往其在中国大陆的工厂而无需每次单独申请许可证。
白宫官员还将这一举措对标中国的稀土材料管制。
首先,在性质上,芯片制造设备就与稀土截然不同。稀土作为典型的军民两用战略资源,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原则,在民用领域,只要符合相关法规、提交申请,均可获得稳定的稀土供应。但对军事领域应用,中方要实施差异化管理。而芯片制造设备则是典型的工业基础设备,将芯片制造设备的民用领域管控,与中国对稀土的军民两用差异化管理进行错误类比,混淆了概念本质。
其次,美方收紧芯片设备许可机制,针对的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但受伤的却是全球主要半导体制造商的在华业务。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也是重要的半导体产品来源地。2024年,中国大陆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份额达38%,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美企约30%至40%的营收依赖中国市场。荷兰阿斯麦公司,2022年对华出货量也占到了其全球销量的14%。三星在西安的NAND
闪存工厂,占三星NAND总产量的30%至40%;2024年SK海力士对中国半导体工厂设备的投资较前一年增长了10倍,其无锡DRAM工厂销售额约为90亿美元,大增64.3%。如今,美方在芯片制造设备上“设卡”,低估了中国大陆对于这些企业营收与供应链的重要性,也低估了产能转移所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最后,不同于稀土,美国芯片制造设备并非不可替代。美国在芯片制造业并无绝对控制力,美国芯片设备公司只占全球约1/3份额,需要荷兰、日本等国政府与公司配合才能将限制勉强推进下去,同时也要顾及各国与业界的利益。从长期看,禁令正成为全球产业链“去美化”的催化剂。阿斯麦、日本东京电子等企业乐见其成,前者凭借DUV光刻机在华市场份额提升至35%,后者的清洗设备订单量同比增长22%,正加速填补美企退出后的市场空白。与此同时,中国本土设备企业的替代进程已呈现规模化突破,2024年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已从2020年的16%
跃升至28%。要彻底“封杀”中国半导体,不仅要阻止中国发展先进芯片的能力,还要逆转中国已经具备的能力。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曾寄希望于中国的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自己“坏掉”。
但这些目标已成空谈,美国对华芯片制裁终将失败的判断已成为业界共识。尽管部分企业迫于压力在合规层面采取保守姿态,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用行动作出真实选择。这种“消极合规表象下的积极布局”,本质是全球产业对中国市场不可替代性的客观回应。当中国设备企业以每年超30%的技术迭代速度突破封锁,美国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割裂产业链的企图,正被市场规律与技术进步逐步消解。(作者是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