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悼亡工具”的潜在风险
(2025-05-19 12:00:00)分类: 军事与科技 |
美媒:人工智能“悼亡工具”潜在风险巨大
2025-04-30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我们处于技术通灵的“新世纪”》,作者是科迪·杰利斯特拉季:
老先生已经离世。他的遗孀正在与投射在墙上的人工智能生成的虚拟形象对话。
这是韩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宣传视频。
人工智能产品承诺为用户提供近乎“不可能”的体验:与逝者交流甚至“重聚”。
连接生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渴望。近年来,科技也尝试连接生者与逝者。
一个多世纪前,托马斯·爱迪生宣称,他在尝试发明能让“离开这个世界的人与我们交流”的装置。
机器已深度介入我们的生活并主导诸多决策。直到最近,哀悼与死亡仍是现代生活中为数不多尚未被完全吞噬的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死亡科技”产业的兴起和人工智能的普及,这一领域可能很快也会被吞噬。
用于促进心理健康的人工智能往往以聊天机器人或“伴侣”的形式出现,一些人用其创建虚拟形象,为自己提供情感慰藉。而最新的技术浪潮以悲伤与哀悼作为关注焦点。
许多公司表示,其产品能提供与死者对话的机会,帮助用户度过哀悼期。
人工智能悼亡工具的潜在风险是巨大的。一大原因是,开发这些工具的公司受利润驱动,可能利用用户的欲望和幻觉。
要求用户为与逝者的虚拟形象继续互动,尤其是在用户已经产生依赖的情况下。企业可能让“逝者机器人”要求订购最爱的食物。
尚不清楚这些人工智能悼亡工具会有多流行,但态势表明,假设它们将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