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球地缘经济冲突进入新阶段

(2025-05-07 12:00:00)
分类: 国际
西媒:全球地缘经济冲突进入新阶段
2025-04-21

西班牙每日新闻网站刊登《理解中美贸易战的另一种视角》,作者是西班牙经济学家阿尔韦托·加尔松·埃斯皮诺萨:
中美贸易战让经济术语重新占据头条。本文提出一个的分析框架:超越官方叙事和主流国际贸易理论,审视贸易战的结构性根源。

贸易格局“东升西降”

理解中美地缘政治博弈最具启示性的指标之一,是全球商品贸易份额的演变。
二战后,北美和欧洲占全球贸易的60%以上,亚洲仅占10%。发达经济体的主导地位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它们控制了70%以上的贸易。
随后,北美和欧洲的份额持续下降,亚洲经历了快速崛起。
这种变化自然体现在两大地区经济体美国和中国身上。美国制造业贸易逆差超半数来自对华贸易。
最普遍的指责认为中国人为压低汇率来获取竞争优势,挤占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这种观点将美国经济问题简化为货币维度。
但研究证明:美国产品的实际成本高于中国才是其竞争力不足的根源,这属于经济结构性问题而非货币现象。
这一切都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实力和霸权地位从根本上受到严重损害。中国尤其对美国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构成挑战。

“中国制造”不断升级

二战后,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在获得技术和生产优势后开始施压他国开放市场。
然而,许多全球南方国家意识到,贸易自由化不足以保证发展。因此,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在拉美债务危机后被出口导向模式取代。比如“亚洲四小龙”。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的跨国公司就开始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以降低成本。生产过程被分解成多个阶段,分布在多个国家。在这些产业链中,劳动密集程度最高、技术含量最低的环节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亚洲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并拥有新兴的基础产业,对这种商业战略的成功至关重要。
中国得益于这一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然而,中国并不满足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启动了“升级”战略。

美国图谋维持霸权

“贸易战”,其实只是深层争端的表象。发达经济体都依赖尖端技术的应用及出口,贸易战实际上是对这些技术的控制权争夺。
全球价值链并非完全是全球性的,而是倾向于按照区域路线组织起来。
世贸组织2019年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强调了全球价值链呈现的区域化特征:2017年形成以中国、美国、德国为核心的三大枢纽——美国依托墨西哥和加拿大,中国辐射日韩等亚洲国家,德国联结东欧甚至俄中。
然而,过去几年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权重持续上升,在控制全球价值链战略取得进展,不仅成为装配平台,还成为自身知识和技术的生产者。尤其是大力发展航空航天、高铁、农业装备、电动汽车和医药等西方长期垄断的高技术产业,对西方国家构成真正的威胁。
中国这种质的飞跃会引发美国的战略反制。这并非异常现象,而是全球地缘经济冲突新阶段的表现。
21世纪初的美国就如同20世纪初的英国:一个衰败的帝国,一只受惊的野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