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改变时间感知机制
(2025-05-01 12:00:00)分类: 军事与科技 |
交通事故瞬间视野呈慢镜头? 科学家发现改变时间感知机制
2025-04-13
日本《朝日新闻》网站4月8日,研究表明,时间感知不仅受新陈代谢影响,还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相关。当信息处理速度提升时,人们会感觉时间流速慢于实际情况。情绪亢奋会导致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加快。
1984年,英国心理学家针对蜘蛛恐惧症与非恐惧人群展开研究,观察他们看到蜘蛛时在时间感知方面存在的差异。
结果显示,受试者实际观察蜘蛛的时间均为45秒,但蜘蛛恐惧症患者平均感知时间为56秒,非恐惧人群平均感知时间为33秒。当人产生恐惧情绪时,主观体验到的心理时间更为漫长。
对过山车心存恐惧的人在体验过程中可能感觉时间过得更慢。在产生恐惧情绪时,人们会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因此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当人面临致命危险和恐怖场面时,会觉得周遭景物像处于“慢镜头”中一样。学界称之为“时间膨胀现象”。
早期研究认为这仅仅是一种记忆错觉。
2007年,美国开展了一项实验,让未系安全绳的受试者从31米高处坠向安全网。受试者佩戴可显示闪烁像素文字的臂显装置,需在坠落过程中辨识文字。若恐惧情绪导致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加快(导致时间感知变慢),则受试者应该可以识别出以较高频率闪现的文字。
受试者主观感知的坠落时间长于实际,但文字辨识阈值未发生改变。由此推断,其实并非发生了“时间膨胀”,而是大脑强化对恐惧事件的记忆引发的错觉。
但日本心理学家指出,“仅凭这项实验无法否定‘时间膨胀’现象”。
为验证“时间膨胀现象”是否存在,一川团队设计了如下实验。受试者端坐着观察屏幕图像1秒后,需就显示时间仅为0.01至0.06秒的低饱和度图像作出判断。受试者要回答是否看到颜色发生变化。与前述自由落体实验一样,若存在“时间膨胀现象”,则即使颜色变化速度加快,受试者也应该可以正确识别。
比起看到让人安心的图像,面对蛇等令人感到危险来临的图像时,受试者的时间感知显著延长,更易察觉快速色彩变化。结论是,恐惧情绪会加快视觉信息处理速度,增强瞬间变化捕捉能力。全球首次确认“时间膨胀现象”。
研究表明,影响时间感知的关键在于情绪唤醒度,而非图像色彩、愉快和不愉快等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