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妇女节变成女神节
(2025-03-24 12:00:00)分类: 网络与民间 |
当妇女节变成女神节
2025年03月09日
现代女性不喜欢被称作妇女。妇女让人立刻联想到在婚姻里辛勤的女人。
这个时代推崇的是苗条、漂亮、看上去未婚的小姐姐,而不是阿姨。
多少女性,早就超过给小朋友当阿姨的年龄,真被叫个阿姨会懊恼好久:竟然叫我阿姨,为什么叫我阿姨?
对年龄和外表敏感的女性,谁想把自己的人生归类进阿姨及以上年龄群体的妇女?
三八就更糟糕了。“死三八、死八婆”,三八两个字,就足够精准地给被议论的人定性。
妇女至少还是个名词。三八直接沦为贬义形容词。
但节还是要过的。
只要放假就都是好节。妇女节半天假,效益好的公司还有团建活动和福利。甚至男同事们都愿在这天屈尊降贵:做女人真好。
心眼实诚的男同事很直白: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妇女节,没有男人节。
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女性,即便今天也没能拥有生而为人。
女人,因为有子宫,便首先是个子宫,其次才是个人。
男人,始终是“人”。
设立妇女节的初衷——女人作为“人”的权利,不像男人那样与生俱来。
妇女节这称呼,不中听,得改!
于是女生节,女神节迅速走红。
变成女神节,特别符合传统认知下的女性形象:高贵,优雅,娴静——所谓的女神范儿,内核是展现女人被最高程度驯化后的成果。
跟女人讲什么道理,女人不是用来理解的,是用来爱的。宠就完了。
百年前,妇女们的诉求是获得教育平等,职业平等,同工同酬,社交自由,遗产继承权,结婚离婚自由……那时三月八日的正式称谓是“国际劳动妇女节”。
百年后,我们纪念这个节日的方式是首先忽略掉劳动,进而把妇女改造成女生、女神。落地的方式是消费,不断地消费。
当你消费时,你是女神。女神不食人间烟火,怎么会是劳动阶层?
而女神们的劳动量,生活压力,并没有因为这些口号、话术、消费以及幻想而减少一星半点。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女神们先消灭了劳动,然后改造了妇女——太写实的词汇难免让人反感——曾经努力奋斗争取的,正是如今需要摒弃的。以此验证了那句:历史的车轮并不总是滚滚向前,有时也倒退。
这世界上存不存在完全不受环境影响的意识形态?
《第二性》讲女性是被后天塑造而成的。
我的问题是,妇女节变成女神节的时代,是谁,是什么在主导塑造女性的后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