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过去无尽的对话

(2025-01-13 12:00:00)
分类: 网络与民间
与过去无尽的对话
2025年01月03日

为2024年经眼的几种中文书分别胡诌了几句读后感,传递到读者那里,定然会发生绵绵无尽的对话。

1.《林达夫和他的时代》

本书开篇以哲学家三木清和历史学家羽仁五郎为中心,勾勒了1920年代日本的思想氛围。对西方而言,1920年代意味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对日本而言,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是一大劫难。大地震让日本人对经历过一战的欧洲人产生了“共鸣”,西方的思想文化潮流几乎同步被引入日本。三木清和羽仁五郎扮演了“西潮”引介人的角色。另外,这两人和本书的主角林达夫都为1920年代末岩波书店的转型立下了汗马功劳。
林达夫的主要身份是学者型编辑,在昭和时代的日本文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不算多,但在日本论坛史上是错得最少的一位。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林达夫的“沉默”。窃以为,错得多、错得少恐怕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如何真正贯彻独立思考的精神。三木清遭旧友批判,批判的对错姑且不论,类似的遭遇恐怕是独立的思想家都会经历的。1930年代前后的日本大部分知识分子都相信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沦为统治阶级的娼妇,要么与新兴阶级结合用力推动历史的车轮。”要保持独立,大概不外乎旁观主流,拒绝合唱,带着批判的眼光考察动态,分析局势,包括沉默。

2.《祛魅:天人感应、近代科学与晚清宇宙观念的嬗变》

这是一部涉及大问题的力作。传统中国的世俗秩序(“人道”),是以宇宙秩序(“天道”)为基础的。所以“天不变,道亦不变”。明清之际士大夫有“天崩地解”的震撼,而到了晚清,更是“天翻地覆”,“道”随之亦不得不变。本书的底稿名叫《天变道亦变:晚清的宇宙论转变》。
本书的研究旨趣:传统中国人对天、天道以及人格神的信仰,在晚清时代遭遇了怎样的挑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此,本书巧妙地安排了妇孺皆知的话题(彗星、求雨;地震、风水;疾疫、灵魂),选取富有意涵的案例(如1879年武都大地震,1875年同治帝墓地选址),加以细致的分析,通过天、地、人“三才”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深入讨论了近代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变迁。更显示出作者兼顾中西的视野和雄心。

3.《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

该书主体由三篇论文构成。
第一章“血脉与学脉:从人伦困境看颜元的学术思想”借助“认同危机”和心理“创伤”这两个概念,对颜元的思想作心理史学的分析。
第二章“气质为何不恶:颜元的身体经验与思想构建”。主要是诠释“肉身”与“道”的关系。向我们清楚地展示了,‘肉身’怎样成‘道’,‘道’怎样化为‘肉身’。”
第三章“在乡里‘作圣’:颜元与其乡人的互动”着重指出,“教化绝非只是精英对大众的单向施教,而是双方的相互影响。在一个讲究‘反求诸己’的思想体系中,面对他人的‘教化’与面对自身的‘修养’,是一个无法分割、相互促进的过程。”庶民百姓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圣人”的“教化”,同时还有“反-教化”——既有“反对教化”,也有“反向教化”的含义。
上述三篇论文可以分别看作生活与思想、身体与思想、思想的在地与互动的讨论。

4.《古今之变:现代中国的困惑——历史学家访谈录》

这是一个访谈集,读起来很轻松,且颇受启发。
比如,高全喜表示:如果放在一个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五四运动并没有全面代表启蒙运动。大家都知道民主与科学,德先生、赛先生,固然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但单是民主和科学不足以建立起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法治宪政的问题就是五四运动的一个短板。我记得夏勇先生曾经说,五四运动提出“德先生”“赛先生”,还要提出一个“何女士”,就是人权,还要提一个“法先生”,就是法治与宪政。民主有好的方面,也隐含着问题,尤其是直接性民主,还有多数决的民主,一定要和法治宪政相结合。民主和宪政民主不同,民主是程序上的事情,未必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但是法治和宪政能制约民主中多数人干坏事或傻事的情况。单纯的民主是可怕的,而且不可能存在。五四时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特朗普通过大选“二进宫”,民主应该成为重要的问题加以思考,而不是单纯作为信仰加以膜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