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风马牛不相及”
(2024-09-23 12:00:00)分类: 历史 |
也谈“风马牛”
2024年09月07日 作者:陈福康
严修老师在《众说纷纭的“风马牛”》中认为,“风马牛”的“语法结构是动宾结构”,我看未必。
“风”通“放”,“风马牛”就是放任马牛自由奔逸。
为什么“众说纷纭”?而且,何谈不能相及?
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疏》的解释:服虔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
《尚书》:‘马牛其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
“风马牛不相及”,说的就是不相及,不搭界。只有马和牛各自发情也不可能“相诱”,才叫不相及。
“风”,不仅《尚书》中有,还一直流行在民间:风骚、风淫、风汉、风月场、风月债、风流子、风情万种、风言浪语等等。
因此,我认为“风马牛不相及”一语的语源应该是民间谚谣。
清代训诂大师惠栋认为,“风马牛”之“风”乃“风合”(性交)之义: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累牛,父牛也;腾马,父马也。皆将群游从牝,于牧之野风合之。
清乾隆时进士李惇认为,“风马牛”之“风”就是“牝牡相诱曰‘风’,风马牛不相及’,谓马与牛虽没有廉耻,然且各从其类而不混。马好逆风、牛好顺风,是曲为之解矣。
因此,我认为“风马牛”不是动宾结构,而是定语结构的偏正短语,即“风的马、风的牛”。【发情的马与牛之间永远不会有交集】
前一篇:智囊·察智部·宣彦昭范邰
后一篇:智囊·察智部·安重荣韩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