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人如何计时、计年

(2024-09-02 12:00:00)
分类: 历史
古人如何计时和计年
2024年08月15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感叹光阴似箭之余,让人不禁想到关于时光的最初鉴定。

早在商朝,古人便发明了圭表计时:在地上直立一根长杆,通过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立在地面上的杆子被称作“表”,平放在地上的刻度板则叫做“圭”。从这时起,便有了光阴的说法,并以分寸来形容时间的长短。
后来发现,把杆子倾斜一定程度,无论什么时候,影子都能够均匀的投射到一个圆形的平面上,日晷便诞生了。
利用日晷,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日晷碰到阴雨雪雾,便成摆设。

到了汉朝,古人又发明了漏刻计时:在漏壶里面盛满水,中间插上有刻度的箭,通过水位降低来计算时间。
常见的漏壶为一刻之漏,人们就把一天分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我们现在把十五分钟称为一刻钟。
漏壶计时虽然不受天气影响,但需要不断加水,很不方便。

到了宋朝,人们在计时的基础上发明了水运仪象台。它每隔十五分钟就会有小木人敲鼓一次,每隔一小时打铃一次。
其核心部件如现代机械钟表芯——擒纵器。英国人认为,水运仪象台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祖先。
老百姓的计时方式还是看日头和更夫打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一炷香时间为一更,即现在的两小时。

有了计时,便有了岁月更替,“岁”者为年,历法为纪年根本,分为三类:阴历,阳历和阴阳历。
我国的传统历法是农历,汉武帝时开始推行。农历的本质是阴阳历。
阴历通过月亮制定,月亮圆缺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即29天12时44分;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为354天8时48分。
阳历通过太阳制定,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一个轮回为一年,为365天5时48分。
阴历和阳历差了11天。
农历,用阴历确定月,用阳历确定年,中间差的十一天,用每隔两三年闰一个月的方式补齐。这样,既可以看月份,又可以看季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