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士,中国古代文学奖的狂欢

(2024-07-15 12:00:00)
分类: 历史
龚鹏程|进士,中国古代文学奖的狂欢
2024年07月09日

唐朝重视科举。科举中,进士为尊。

一、从做官的角度看,进士没啥可贵

科举只是一种选任官吏的制度,各种人均可以通过这个制度,垂直流动地进人官僚体系。
自古就有选官制度,形式不一。科举并不特别。
汉代察举选举,也都从乡里举士。而隋唐虽改为科举,非科举得官者仍是占了多数,想当官,科举并非唯一之路。
就算世俗皆以富贵利禄为念,何以整个朝野都那么看重它呢?
一般世俗人仰望富贵,那些已经位极人臣的大官,还看得上这块入仕出身的破敲门砖吗?
依唐朝的考选制度,经过科举铨选的人员固然可以任用,但不须铨选也同樣能任用。人仕之途极宽,是否为进士,本无所谓。
士人进士及第,只不过获得了一个任官资格。真要任官,还得再通过吏部的铨选。
据《唐会要》八十〈阶〉条所记唐人叙阶之法:进士甲等,只能由从九品上起叙;若乙等,则降一等,由从九品下起叙。
从九品,是当时最小的职级,一个普通郡县公子,不参加进士考试,凭资荫也可以叙为八品下。
靠考绩一年一阶地往上爬,得16年才能升到五品下,24年才能到从三品。
李商隐则挣扎奋斗了一辈子,也只不过干到正六品上阶而已。但他光考进士就考了十年。
唐代进士科第,固然备受朝野尊崇;但官场升迁,靠的往往不是出身,而是关系。
帝王与朝士,在态度上企羡进士,而在实际政治体制及运作中,却并不太把进士放在眼里。

二、进士科受尊崇的真正原因

唐初所设常贡之科,有秀才、明经、明法、进士等等。进士科本来就不特别尊贵。
后来秀才科逐渐废置,明经之地位降低,才形成进士独贵的局面。
所以进士科之贵,乃是由众科中竞争来的,且系逐渐发展而成。越到唐代后期,越被世人看重。
凡物,以稀为贵。难考,所以才显得进士得第是件光荣的事。
还有,进士科之贵,乃帝王提倡的结果。
把进士科的兴盛,归功于帝王,亦非探本之论。
政治只是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政治力只是各种文化力、社会力中的一股力量而已。
整个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往往是不因官方意识而转移的。
帝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所未能拥有的是什么?
是文学。他们欣赏文学的价值,给予文学家荣耀。
“尚文”的文化环境,使得本来并不尚文的进士科变成了尚文的典型。
原来为政治需要而吸收干济人才的科举制度,也转换成为甄拔文人的典礼。
整个社会看重文学的价值,认定了能写文章的人就是要比光会读书的人髙明,所以明经必不如进士。

三、进士科举与文学崇拜

从这个观点看,唐代的进士科举,就不再只是一项仅对个人有意义的能力测验,而是具有社会仪式化意义的典礼。
这个典礼大致是这样的:进士发榜后,主办官员将登第者姓名写在黄花笺上,派人送去报喜。
登第者获知消息后要诣主司谢恩,再进谒宰相,名为“过堂”。
然后等着开曲江宴,去慈恩塔题名。
曲江宴又称杏园会,是进士登第后的盛会,也是长安城的盛会。
新科进士,本身即为一“文学奖”的优胜者,他们可获得群众的仰慕、欢呼、官爵和美女。
但这份荣耀并不专属于他们个人,而是文学的价值与尊贵。
文学,就是这个社会集体认可的价值。故科第及官位虽为王者所授予,但在这个时候,帝王也与群众一样,一齐来观赏新的英雄、崇拜的主角。
这样热爱文学、崇拜文学的社会,才是唐朝最真實也最可爱可贵之处。
后来大家只知崇拜官了,又后来只知崇拜钱了,这样的社会就消失了。谈起来,彷佛昨夜曾经美好的梦,却怎么也难说得明白。把当时科举文学奖解释得一塌糊涂,也就是当然的啦!


龚鹏程
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九十多种。
办有大学、出版社、杂志社、书院等,并规划城市建设、主题园区等多处。讲学于世界各地。并在北京、上海、杭州、台北、巴黎、日本、澳门等地举办过书法展。现为美国龚鹏程基金会主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