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解决最深层问题,人类还能做啥
(2024-05-05 12:00:00)分类: 国际 |
《深层乌托邦》:当技术解决最深层问题,人类还能做啥?
2024-04-29
英国《经济学人》:《深层乌托邦》探讨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当技术解决了人类最深层的问题,还剩下什么是人类可做的”
物质资源仍然受限
牛津大学哲学家尼克·博斯特伦认为,人类在未来100年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性灭绝,这可能是由于危险形式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他《深层乌托邦》中,考虑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好,会发生什么?技术进步到能以接近零成本完成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作。可能留给人类的任务,比如养育子女,人工智能也可能做得更好。这听起来更像是反乌托邦,而不是乌托邦。
第一种情况,即“后稀缺”乌托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对工作的需求将会减少。近一个世纪前,·凯恩斯预言100年后,他富有的后代每周只需要工作15小时。虽然这并没有真正实现,但工作时间的确大大减少。发达国家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从19世纪末的60多个小时,下降到今天的不到40个小时。未来,他们可能希望把时间花在超出人类当前观念的事情上,即“我们可能体验的空间远远超出我们目前未优化的大脑所能想象的范围”。
然而,由超级智能引起的经济爆炸仍将受到物质资源(尤其是土地)的限制。尽管太空探索可能会极大增加可用的建筑空间,但不会达到无限的程度。也有一些中间世界,在那里人类发展出强大的新型智能,但不会发展到遨游太空的程度。在这样的世界里,财富可能多到不可思议,但其中大部分可能会被房地产吸收——就像今天富裕国家的情况一样。
“地位商品”依旧稀缺
提升所有者地位的“地位商品”可能仍然存在,而且是稀缺的。即使人工智能在艺术、智力、音乐和体育方面超过人类,人类仍会继续从超越同伴中获得价值。
随着财富的增长,人类对地位商品的欲望占比越来越大。花费在竞争上的时间增加,这类商品的价格上涨,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上升。
某些类型的竞争是协调的失败:如果每个人都同意停止竞争,他们就有时间去做其他更好的事情。然而,某些竞争(比如体育运动)具有内在价值,值得保留。
自“深蓝”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以来,人们对国际象棋的兴趣与日俱增。围绕电子竞技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电脑可以轻松击败人类;未来十年,该产业的收入预计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到2032年将达到近110亿美元。
今天社会上的几个群体可以让我们了解未来人类可能如何生活:贵族和放荡不羁的艺术家喜欢艺术;僧侣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运动员把一生都花在运动上;退休者涉猎所有这些活动。
更愿追求内在价值
像养育子女这样的任务,难道不会一直是人类的避难所吗?
在“后稀缺”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后工具”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工智能将成为照顾孩子的超人。
没有任何国家和人民能够毫无畏惧地期待悠闲且富足的时代。因为我们在太长的时间里只被训练如何奋斗,而不是享受……
这些情况表明一种“进步的悖论”:尽管大多数人想要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如果技术变得过于先进,他们可能会失去目标。
大多数人仍然喜欢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比如吃美味的食物。乌托邦主义者认为生活变得太容易了,他们可能会决定挑战自己,也许会在一个新的星球上殖民,试图从头开始重新设计文明。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挑战活动,也可能不再值得。人类有“无限的需求和欲望”,这表明人们想要消费的东西有无穷无尽的变化。
随着人工智能乌托邦的到来,这一观点将受到考验。很多事情都取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