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睡狮”说与韬光养晦

(2024-03-21 12:00:00)
分类: 历史
“睡狮”说与韬光养晦

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撼。
这是广泛传播的拿破仑睡狮论。有些人坚信拿破仑的睡狮论是真实的,有些人求证拿破仑并未说过。
无论真相如何,睡狮论都推动了中国的发展,造成了民族寓言。

有个故事叫“拿破仑睡狮论”
1816年,英国国王派阿美士德去中国进行贸易磋商。多次遭拒后的回国途中,在圣赫勒那岛,拜会了被监禁在这里的拿破仑,想听听他对中国的想法。
阿美士德诉说了自己在中国的遭遇。认为只有战争才能敲开中国的大门。
可拿破仑对英国的这种想法充满不屑:与这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帝国作战,是世上最大的蠢事。开始你们可能会成功,但他们也会思考,会用炮火把自己装备起来。
阿美士德认为:中国其实只是表面强大的泥足巨人。拿破仑说: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苍蝇都能落到它脸上叫几声。可当中国被惊醒时,世界都会为之震动。
拿破仑的这句话传遍世界,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

故事是假的
后来,通过仔细的研究近代史,人们逐渐发现拿破仑从来都没有说过中国是睡狮。
现有资料中,拿破仑对中国的言论少之又少。他的私人医生奥米拉回忆录《来自圣赫勒拿岛之声》中,也没有关于睡狮的说法。
胡适认为:拿破仑睡狮论早在1915年就已流行于留美中国学生的口中,传播者和接受者都相信“百年以来,世人争道斯语,至今未衰。”
中国人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中国的复兴,找来一位欧洲的大人物代言,让老百姓相信中国马上就会好起来。

故事是真的
拿破仑睡狮论的故事,是顾颉刚所谓“层累造史”的典例。
拿破仑一直尊敬“东方文化”。在他眼中的东方,包括埃及、土耳其、波斯以及中国。作为一个法国人,应该比马嘎尔尼和阿美士德更了解中国。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不可能看不出中国的潜力。有一些国家天生就是大国,即使再沉沦再落后都是暂时的。所以拿破仑对于阿美士德的看法不能苟同应该是真的。但雄狮论只是民族主义者的夸大其词。
到了21世纪,这则政治寓言终于可以找到他的归属了,那就是拿破仑教训阿美士德。而拿破仑教训阿美士德实际上是真实存在的。半真半假才最为可信,被人们广泛流传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在很多中国人的眼中,拿破仑睡狮论已成为了常识。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显得不再重要。故事虽然是不可靠的,但都是老百姓喜欢听的。他们选择相信,也愿意相信。

中国历史上有更高明的“韬光养晦”故事--

韬光养晦,成语,出自《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后据此总结出成语“韬光养晦”。 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成语故事: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子,被封为光王。李忱的母亲邂逅宪宗皇帝,生下李忱。可惜在李忱幼年,宪宗皇帝就被宦官暗杀。此后20多年,李忱只能韬光养晦,装傻弄痴。避祸为僧,远离了是非之地。而流放底层,阅尽人世沧桑,也为他将来成大业提供了一个机会。公元846年,李忱在太监们的拥戴下,从侄儿手中夺过大位,是为唐宣宗。时年37岁。
释义: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即收敛光芒,避免抛头露面。养晦即暗自修炼提升自己
韬:按耐,柔化,隐藏
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即才华、能力、荣誉等
养:修养,培养
晦:隐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