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繁衍的科幻
(2024-03-04 12:00:00)分类: 军事与科技 |
关于人类繁衍的科幻
2024年02月27日
澳大利亚硬科幻作家格雷格·伊根的《水晶之夜》:丹尼尔试图通过创造一群“法特”,迫使它们在短时间内进化成与人类相当的智能,将自己推上造物主的神坛。两只法特将自身多余的细珠聚集在一起便可以繁殖后代。这些形似螃蟹的生物,智商很快到了黑猩猩的水平。接着,他们有了语言。丹尼尔得知法特对死亡感到悲痛,便将法特修正为永生,为了抑制法特的数量,停止了它们的生育功能。它们想要繁衍后代,有的法特因不愿生活在一个没有新生儿的世界中而选择放弃永生。
电影《人类之子》,想象了人类因丧失生育能力而陷入的混乱与恐慌。一个叫阿什提的女孩怀着一个孩子。生下了18年以来世界上的第一个孩子。婴儿的哭声使对峙的枪火停了下来,难民和士兵都在阿什提面前下跪。最后一个人类和第一个人类一样,充满了神性。
日剧《桧山健太郎的怀孕》:设定男性也有可能怀孕。桧山健太郎是广告公司的明星员工,他发现自己怀孕了,急于摆脱受孕爸爸的困顿,却发现这一身份恰巧迎合了服装品牌对一个全新先锋的广告形象的期望。顺水推舟,他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日本短篇小说《生命式》,讲述了用孕育生命来怀念逝者的习俗。葬礼上,受邀参加的年轻人成双结对地寻找地点举行“受精仪式”。因为背负着增加人口的使命,受精仪式有了神圣感,可以公开进行。由政府设立的“中心”专门接管“受精仪式”中父母不明、作为“全社会的后代”而非“家族后代”产下的婴儿。
生育制度化代表了科幻小说中的一个类型,科技能帮助女性摆脱月经、帮助男性植入子宫,帮助男女互换身体……本质都是撤销性别的边界,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瓦解。把科幻作为假说,将会遗憾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总会带来新的问题。
台湾作家李琴峰的小说《出生意愿确认》,设想胎儿有权拒绝出生:临产前必须接受“出生意愿确认”,只有同意出生的婴儿才能诞生,否则必须安排手术取消出生。规定的初衷是尊重胎儿的意愿。但是,这份意愿只能到临产前一个月才能确认。如果胎儿拒绝出生,父母的准备和期待将付之东流。胎儿根据通过电流传递给他们的生存难易指数做出决定。一经决定就无法推翻。彩华和佳织起初是这一规定的坚定支持者,彩华相信自己因为选择了出生而有动力翻越生活中的坎坷,而佳织始终认为父母不顾自己的意愿就将她生下来是种失职。但当她们的孩子拒绝出生时,彩华突然理解了想要阻止她测试胎儿意愿的姐姐。姐姐出生在规定实施之前,却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存在。她不希望彩华和自己一样经历无法生下孩子的痛苦,质疑意愿测试的准确性。许多和姐姐拥有共同经历的人,都在怀念着天然生育的好日子。这项规定没有真正改变人们对生育的理解,更无法证实胎儿的自由意志。
格雷格·伊根的《尤金》,讲了一个相似的故事:尤金是比尔和安吉拉尚未出生的孩子的名字。这对夫妇微薄的收入使得生儿育女的计划一再搁浅。直到比尔买彩票赢下了四千七百万……他们雇用了一个最优秀的育儿专家库克。库克游说他们用这笔巨大的财富,参与他的超级婴儿计划,基因订制一个天才。从身高体形到音乐偏好,甚至个人隐私,事无巨细。库克说日益没落的世界需要这个孩子来拯救。比尔和安吉拉为尤金尚不为人所知,却为即将实现的伟大成就感到隐约的不安,“基因能多大程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呢?”一天,比尔和安吉拉开着电视机,突然电视广告淡出,一个八岁左右、眼神悲伤的男孩出现在了电视屏幕上。安吉拉认出了他,尤金从未来而来,和父母交谈。比尔和安吉拉追问尤金对世界做出的贡献,那是逆转温室效应、结束了战争和饥荒还是发明了癌症的治疗方法?——尤金抹除了自己的存在,使自己消亡,把用来制造自己的巨款转入了一家慈善机构。比尔和安吉拉没有得到孩子,又过回了拮据的生活。而库克失去了他们这笔雄厚资金后,超级婴儿项目遭遇各种意外,无从继续。小说最后,格雷格写道,“库克直到去世也不知道他曾经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这正是尤金对父母所说的“自己不存在反而具有的更大意义”,一个拒绝出生的“人类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