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名变迁与时代色彩
(2024-02-10 12:00:00)分类: 国际 |
日本人名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色彩
2024-01-24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刊登题为《日本人给孩子取名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色彩》的文章,作者是茂木祐辅助、高桥彩和小川祐佳。
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想象,倾注着父母的心思。从相关数据和历史中,能看到社会的变迁。
与时代密切相关
日本在江户时代之前,一个人使用多个名字的情况并不少见。东北大学名誉教授大藤修指出,男性一般拥有“乳名”“通称”“实名”等多个名字,会“根据人生不同周期改名,分场合和立场使用不同的名字”。1871年制定户籍法后,日本才实行旨在切实掌握和管理民众信息的“一人一名制”。
熟悉给孩子取名历史的京都文教大学教授小林康正解释说:“在江户时代,名字与阶级有着密切关系;经过明治维新后的混乱,到大正时代中期,名字逐渐为每个民众个人所独有。”
大正时代初期,最引人注目的是与改年号相关的“正”字。男孩子名字中,“正一”“正二”“正雄”占据前几位。
之前,女性名字主要由两个假名组成,比如“清”“春”,渐渐带有“子”字的女性名字增多。1921年,带有“子”字的名字占据女孩热门名字榜前十名。据说,这是因为皇族们所起带“子”的名字越来越普及并形成惯例。“千代子”“久子”等祈愿长寿的名字之多,反映了当时医疗环境不够完善的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给孩子取名的“雷同时代”仍然持续。战后女性叫“惠子”的人增多,反映了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在男孩名字中,“诚”字在二战后长期流行,1956年至1980年的25年里,“诚”字共18次占据名字首位。连环画《爱与诚》从1973年开始连载,第二年被拍成电影。上世纪50至60年代,“隆”等字也很受欢迎。据说,有很多名字跟对组织忠诚和经济发展相关。
关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给孩子取名的倾向,小林教授说:“这是一个大多数人看重普通人幸福的时代。就像买汽车或空调一样,取相同名字的情况也很普遍。”
越来越追求个性
上世纪80年代,起名雷同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追求“有个性名字”的动向慢慢出现,人气写手们还出版了有关取名的书。女孩名字远离此前惯用“子”字的势头加快。1986年,带“子”的名字从热门名字前十名榜消失。
由于改年号为平成,1989年“成美”跻身热门名字榜第4名。之后,“美咲”这个名字在1991年至1996年一直居于女孩热门名字榜第一。“爱”“舞”“萌”等单名受追捧的状况在上世纪90年代也十分突出。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球员大谷翔平出生于1994年。上世纪90年代,男孩的名字中出现了像“翔”“树”“海”等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字。改元为平成的时候,“翔平”一名虽然进入了热门名字榜前十名,但给男孩取名没有受到像大正和昭和时期那么大的影响。
被小林教授定位为重大转折点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倍乐生株式会社出版的取名书籍。该书介绍了大量实例,其中包括此前起名辞典中没有收录的稀有名字。小林教授说:“人们可以去寻找一个中意的名字,给孩子取个‘不重样’的名字。”
也许有人会发觉,越来越多孩子的名字不容易念对。所谓“光鲜亮丽的名字”有时也成为话题。实际上,是因为有个性的名字在增加。明治安田生命的数据显示,2023年,95.5%的男孩名字不在“热门名字前十名”之列,这一比例比1987年增加2.7个百分点;95.9%的女性名字不在“热门名字前十名”之列,比1987年增加3.2个百分点。名字不属于“热门”的孩子比率有增加倾向。
2023年出生的孩子,取名最多的是“碧”和“阳葵”,但这两个名字在所有新生儿名字中所占比率分别只有0.52%和0.59%。最热门的名字也仅在200个人中才出现1个。
青山学院大学副教授荻原祐二说:“这反映了社会在向重视个性的方向变化。因为少子化,人们一生中能给孩子取名的机会有限,所以‘想取个特别名字’的愿望变得强烈。”
社交网站的普及和网络搜索等技术的发展也对个性化取名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名字读音上突出个性也是近年来的一种趋势。书写形式为普通汉字但被赋予个性化读音的名字已不在少数。例如“大翔”这个名字。借鉴荻原副教授的方式分析2023年的数据,发现除了最多见的“hiroto”之外,还有“haruto”“yamato”“daito”等至少18种读音。较受欢迎的女性名字“结爱”一名,也有“yua”“yuina”“yume”等14种读音。
荻原副教授说:“这是名字读法较自由的日本才有的变化。家长们正在考虑通过‘怎么读’来体现孩子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