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群鸣
刘群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0,601
  • 关注人气:5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度伪造”值得担心吗?

(2024-02-06 12:00:00)
分类: 军事与科技
“深度伪造”值得担心吗?
2024年01月08日

利维坦按:对于“深度伪造”的未来不能过于乐观,各种移花接木可不仅仅是娱乐和恶搞。最近的以哈战争,各种恶意煽动仇恨的伪造图片漫天飞,煽起了暴力的火焰。不过,计算机科学家、媒体取证专家沃尔特·谢勒的调查结果是,大多数“深度伪造”似乎都只为会心一笑,虚假内容中绝大多数似乎旨在建立联系,而不是破坏与毁灭。今天的“深伪”,很像历史上讽刺、灵异摄影术等戏仿与想象传统的数字后代。它并不是对公民规范的彻底背离,而是人类创造神话和讲故事动力的自然演变--

我欣赏戏仿和讽刺在人类沟通中的价值。这是一种社会批判的古老形式,经常被有策略地使用。那时谈论同类相食和吃婴儿,也令人不安,但实际表达的是对贫困的批判。互联网上很多充斥着颠覆性的内容,需要思考一下才能理解其真意。问题是,我们太过杞人忧天。

深伪于2017年首次出现在互联网上,并不是一项特别新的技术。人们非常担心在政治背景下会改变选举进程或导致政治暴力。但这些都没发生。如果把时间倒转,看看我们今天构建互联网的很多想法,都来自上世纪60年代媒体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在没有“互联网”这个字出现时,他已预示互联网的诞生,相信天主教信仰是最终的媒体系统。因为你总是在交流,与圣人,与已故的人,当然还有上帝。他着迷于通过信息网络将整个地球团结起来的想法。

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不同的领域:现实世界及神话周期。想象力对人类的生存非常有用,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凭空捏造事物?我们难道不应该只是工作吗?但这两种思考方式相辅相成,都很重要。互联网是用来做什么的?很多人说它是信息高速公路,去那里是为了获取事实并完成工作。但互联网从来就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我们想象力的投射。我们只与技术大师和网络政策专家交流,很少与精神分析学家、人类学家和神学家交流。想想梦境吧,互联网——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就像一个梦境。这有点像19世纪末流行的“灵异摄影”。摄影师在在暗房里可以编辑照片,二度曝光会呈现出幽灵般的魅影。“深伪”也是类似的事情。人们有与已故亲人保持联系的冲动。

询问互联网上的某事是真实的还是伪造的,似乎无关紧要。这不是赞同不道德行为。网络虚假信息所揭示的内容比隐藏的内容更多,它们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我们自己的信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