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指的是……
(2024-01-20 12:00:00)分类: 历史 |
古人常讲的“五子登科”,指的是哪“五子”?
2024年01月
“五子登科”这句谚语,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已有一千多年了。
明朝出土文物中有“五子登科”铜镜,民间有张挂“五子登科图”的习俗。
“五子”指什么?“登科”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被录取。所以,“五子”应该是五个儿子或男子。
当时,男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宋史·窦仪传》说的是五代后周时,燕山府有个名为窦禹钧的人,有五个儿子,在科举考试中先后登科及第。《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在封建社会,平民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的方法就是参加科学考试。
唐代诗人孟郊一生坎坷,金榜题名后就在《登科后》中写道: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由此可见,“登科”多么不容易。所以人们才会对“五子登科”特别崇拜。
古代社会人们会将那些品学兼优、有所成就的人,称为“三杰”、“五子”、“七子”。
按现代人的说法,这些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五子登科”则指一门五子。
“五子登科”的故事的主人叫窦禹钧,人们习惯称他为窦燕山。
作为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曾唯利是图,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一日窦燕山梦见父亲,骂他心术不正、品行不端,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命中无子,只有多行善事才能逢凶化吉。窦燕山听闻此言之后,经常做善事、修祠堂,生了五个儿子,并全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在当时传为美谈:
1.窦仪官至北宋礼部尚书、翰林学士;
2.窦俨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
3.窦侃曾任宋起居郎;
4.窦偁入宋后任左谏议大夫;
5.窦僖曾任宋左补阙。
五子相继进士及第,逐渐演变为对科举考试的一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