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女王》的引言
(2023-12-29 12:00:00)分类: 网络与民间 |
《新闻女王》:引言之下,剧情之中,不纯粹的真相
2023年12月19日
《新闻女王》每一集都援引了书摘和名句,以呼应情节。
新闻节目应该优先考量需求者,而非供应者。
——出自丁哲云《孙石熙的脉络新闻学》
“新闻没有经济效益,但真相有。”
“真实”有许多不同版本,新闻没有能力记录所有,只能聚焦某一处,塑造出选择性的“真实”。
——出自阿兰·德波顿《新闻的骚动》
片面报道“事实”等同于虚假报道。新闻能做的,是在有限的视野中,追求事实上的正义。
记者的责任,是牢牢地守住一个核心原则:审视社会不为人察觉的角落。
——出自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误听的真相比谎言更糟糕。
——出自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之种种》
瞬间或大或小,都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假如机遇来临时你措手不及,那就只能抱怨。
——出自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剧中用于第6集片头引语
摄影不仅反映现实,同时也自成一个世界。
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是它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出自周国平的文章《青春不等于文学》
青春写手的文字,总的感觉是空洞、虚假而雷同。因为他们试图写出虚幻而不真实的内容。
托尔斯泰认为矫情比平庸更可怕。
所谓新闻,大多是过眼烟云的人闹的一点儿过眼烟云的事罢了,为之浪费只有一次的生命确实是不值得的。
--(p18,《读永恒的书》)
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袖手旁观。
——出自埃德蒙·伯克《法国大革命反思录》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出自曹雪芹《红楼梦》
好的新闻源自于对公正的追求。
——出自沃尔特·克朗凯特《记者生涯——目击世界60年》
沃尔特·克朗凯特被认为是“美国最可信的人”,在当过战地记者,主持过原子弹爆炸的报道,报道过肯尼迪遇刺事件、水门事件等历史大事,被奥巴马称为“不安定的时代里一个安定的声音”。
人生中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无人议论你。
——出自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
凡是关心别人命运的人,一定要失掉一些自己的自由。
——出自斯蒂芬·茨威格《心灵的焦灼》
人行于世,正如报道新闻,要追求自由,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出自张爱玲《传奇》再版序言
不能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的人,注定要重演历史的悲剧。
——出自乔治·桑塔亚纳《理性的生活》
两个人只有竞争,但有了三个人就会形成政治。
一些新闻相关用词也被编剧着力普及。
Anchor,这一词语的内涵引申为集采、编、播功能于一身的新闻主播。
“人咬狗”的说法源自美国新闻人约翰·博加特对新闻的解释:“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后来西方报人多以此作为选择新闻的标准,即新奇、反常规。
唐代诗人李咸用的《冬夕喜友生至》,该诗并未表现新闻思想,却是首次在文本中出现“新闻”一词。
原文:天涯行欲遍,此夜故人情。乡国别来久,干戈还未平。灯残偏有焰,雪甚却无声。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
“事实核查”(fact
check),指通过多个不相关的独立信源进行事实确认。该步骤在新闻流程中必不可少,它是新闻准确性、客观性、专业性的保证,能够有效避免报道中出现事实性错误。
剧中并非所有引言出处都经得起考究--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剧中标注的作者为钱锺书,但截至发稿,笔者仍未从钱锺书先生的作品中找到该句。
“当真理还在穿鞋时谎言已走遍半个世界。”据说是马克·吐温所言,但未找到详细出处。这句格言最早可以追溯到1710年,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写下:“Falsehood
flies, and the Truth comes limping after
it.”译为“谎言飞逝,真理跛行其后”。该句还有其他版本,据传是1919年由马克·吐温提出,但马克·吐温在1910年便已过世。
“善诠涵义,巧传真实”,并不是鲁迅说的,而是麦肯广告公司的标语。
电视内容只是对故事的选择性表达,观众需要建立自行判断的能力。
而经笔者查证后的判断结果是:前25集的引言也未必为真。结合剧方在结尾的精心设计,这事儿显得多少有点魔幻。
剧方宣扬核查真相,呈现出的结果却不是全然的真相;
主播追求新闻自由,却需要以牺牲换取有代价的自由;
新闻应该是独立的“第四权”,却始终无法脱离权力资本的辖制;
正义的伸张既需要坚持本心,更需要权衡博弈。
后一篇:乐府诗选·琴曲歌辞·秋思(李白)